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大腸癌年輕化 最細18歲中招

2018-08-2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港安醫院外科顧問醫生郭寶賢日前指出,由於西式快餐文化日益盛行,大腸癌已成香港最多發的癌症,2015年大腸癌新症逾5,000宗,死亡個案2,089宗。當中逾九成新症患者50歲以上,但亦出現年輕化趨勢,他治療過18歲就患上大腸癌的患者。他呼籲50歲以上港人要參加大腸癌篩查,平時多運動、少吃紅肉及控制體重,以預防大腸癌。

郭寶賢指出,據醫管局統計,大腸癌2012/13年起超越肺癌,成為香港最多發的癌症。2015年大腸癌新症佔全港癌症新症總數16.6%,平均每天有13人確診大腸癌,大腸癌死亡人數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4.7%,僅次於肺癌。大腸癌新症總數中男性比例略多於女性,大概為1.3比1。與其他發達城市一樣,香港亦出現大腸癌年輕化趨勢,2015年最年輕新症患者僅23歲,年均增長1.7%結腸癌年輕患者,年增3.5%直腸癌年輕患者。

郭寶賢表示,大腸癌成因主要由於不良生活習慣,如抽煙、酗酒、喜食加工食品和紅肉、缺乏運動、工時長、壓力大等。肥胖和遺傳因素明顯提高大腸癌風險,家族中有人患大腸癌,患大腸癌可能性較高。

他解釋,精煉食品如火腿腸、杯麵、炸雞等含高動物脂肪和高蛋白,這些膽脂酸會被人體分解為致癌物質,增加患上大腸癌風險。

郭寶賢說,大腸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等身體不適查出患大腸癌時,通常已是中晚期。大腸癌的病癥包括大便習慣無故改變,並持續超過兩周,大便帶血或帶有黏液、大便後仍有便意,腹部持續疼痛或不適,原因不明體重下降和疲倦,以及貧血等。他建議50歲以後市民應進行大腸癌檢查,少吃紅肉和精煉食品,多吃素,尤其含益生菌素食有助降低大腸癌風險。

從事建築業的患者吳先生(化名)56歲,體重106公斤,年輕時經常運動,但40歲後就停止運動,平時最喜歡吃快餐和炸雞。

兩年前發現大便習慣改變,以往每天大便,變成每隔五天才大便一次,便中帶血。一開始以為是痔瘡發作不以為意。

病情拖了一年,後來由於母親驗出患大腸癌,他主動去醫院檢查,證實患上大腸癌三期,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組織。

手術切除病灶後化療半年,目前未發現復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