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莉 杭州報道)浙江溫州黃降坑村村民林克良想貸款種植油茶,但苦於沒有抵押物和擔保人難以成事。他後來了解到甌海農商銀行推出了「農民資產授託代管融資」模式,包括農房、村級股權等在內的幾十種農民資產權益都可以作為授託資產,經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和託管後,可以以書面承諾授託形式申請貸款。
最終,他以自家一幢農房作為授託資產,獲得30萬元人民幣貸款。拿着這些錢,他流轉了200餘畝墾造耕地,辦起蔬菜種植場,種下2.2萬株油茶。據預測,今年如果收成好的話,產值可達100多萬元。
去年7月,溫州市甌海農商銀行全國首創的「農民資產授託代管融資」模式獲批國家級改革試點,農戶以自有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經濟權益作為授託物,以書面承諾方式就可申請貸款,改變了之前「非抵押不貸、非擔保不放」的傳統信貸模式。
截至今年7月底,已發放貸款8,553戶,金額36.39億元,貸款不良率僅0.12%。甌海農商銀行董事長黃定表介紹,這種變財產抵押或質押為託管授信的融資模式,極大地拓展農民的產權價值,激活農村巨量沉睡資產,實現農戶增信、資產增值、普惠增效,有效破解農村融資貸款難、融資貴、擔保難的現象。據測算,僅甌海區就有近300億元農村資產可以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