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中國決定對原產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總統特朗普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10%的舉措。兩國的新關稅措施都將於9月24日生效。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昨指出,中國對美國的最新報復行動符合其預期,認為雙方火力升級最終所按比例算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可能比對中國更大。
據彭博消息,標普指如果貿易戰惡化,目前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為兩大經濟體之間所有非燃料商品都加徵25%的關稅,加上對信心的衝擊,則可能累計削減美國2019至2021年GDP約1.2個百分點。而中國GDP的損失會在1個百分點左右。
美家庭消費GDP佔比高
標普稱,目前階段而言,GDP受到的影響可能只是一小角,因為面臨當前以及潛在加徵關稅的中國輸美商品約為2017年對美出口額5,050億美元的一半,而相應的美國商品佔總對華出口額1,300億美元的85%左右。就算全面貿易戰沒有成真,但僅全面貿易戰風險高企的想法,就可能足以打擊商業和市場信心,以至於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標普認為,關稅和信心兩方面的綜合影響在美國會比在中國更為明顯,部分原因是美國人的家庭財富更多地換成了股市風險敞口,因而隨着股價下跌,消費將放緩得更劇烈。美國家庭消費佔GDP之比遠高於中國,去年兩者分別為69%和39%。此外,在中國經濟中,政府控制的經濟活動佔比要大得多,因此投資反應可能會更小。
中信:關稅拖累對美出口
中信證券宏觀分析師諸建芳在研究報告中表示,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落地,首當其衝的影響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靜態測算結果顯示,將拖累出口增速1.7至2.4個百分點,並可能減少至多20%的中美貿易順差。明年上調為25%的加稅稅率後,直接效應可能拖累中國GDP增長0.32至0.44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貿易戰間接影響較難測算,對中國經濟的壓力仍然將持續顯現。儘管中國對美貨物的出口減少可以通過「轉出口」形式對沖,但清單物品對歐洲、日本等主要貿易目的地的敞口也已經處於較高水平,進一步提升空間較為有限;同時,出口結構的優化調整尚需時日。因此,如果考慮到本次貿易戰可能對全球產業鏈產生破壞性的打擊,則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更加嚴重。
德銀維持GDP增長預算
德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稱,美國宣佈對1,700億至1,9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中國決定反制,德銀將此視為真正貿易戰的開端。預期中國出口增速在第四季降至7%,明年第一季降至4%;衝擊不大因為美國僅佔中國去年整體出口的19%。德銀維持中國第三季GDP增長6.5%及第四季增長6.3%的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