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9月24日零時,美國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關稅措施正式落地。北京學者認為,美國此舉雖然會使中國貿易、吸引外資和宏觀經濟承壓,但影響有限且可控。
此次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大多數是日用消費品,以及企業生產所需的中間品、資本品。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直言,這類商品技術含量不高且市場競爭激烈,加徵關稅將給中國企業帶來一定挑戰。
但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看來,考慮到中國在勞動力素質、產品性價比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以及轉移生產這類商品所需的投資周期較長,「美國進口商未來一兩年內很難找到能與中國產品數量、質量相當的替代來源」。
中國外貿受到的衝擊也在可控範圍內。趙萍表示,自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以來,中國探索市場多元化的努力已取得一些進展。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同比增長12%,比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高2.9個百分點,約為同期中美貿易增速的兩倍。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亦表示,關稅措施對中美貿易雖有衝擊,但對中國整體出口影響有限。至於對中國宏觀經濟增速的衝擊,儘管各研究機構測算結果有所不同,但最高也未超過0.5個百分點。這意味着中國經濟仍然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中國已出台文件,明確要實行鼓勵和引導居民消費的政策,穩步提升居民消費率。官方還決定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在交通、農林水利、生態環境等領域集中發力穩定投資。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