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減排救地球「最後10年」

2018-10-09
■報告建議各國提前在2020年前,開始大幅減少碳排放,期望截至2050年前達至「碳中性」。 法新社■報告建議各國提前在2020年前,開始大幅減少碳排放,期望截至2050年前達至「碳中性」。 法新社

2030年暖化越「紅線」 聯國響生物滅絕警號

北半球今夏持續出現極端天氣,令人再次關注氣候變化問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前日發表報告,警告地球最快在2030年,平均溫度便會升至較工業革命前高攝氏1.5度的臨界點,各國必須在未來十年,作出規模前所未見的變革,才能避免全球氣候大混亂。

IPCC上周在韓國仁川召開會議,接近100名科學家和195個國家或地區官員在會上同意報告。報告指出,地球溫度自工業革命起已上升攝氏1度,不但使海平面升高,亦令熱帶氣旋變得更強烈。

熱浪乾旱頻繁 地球將不宜居

全球各國於2015年簽訂《巴黎協定》,同意把全球氣溫控制在不高於工業革命前2度,但報告把「紅線」進一步調低至1.5度。估計在新標準下,受水源不足影響的人口將減半,喪失棲息地的動植物也會減少一半,約10%至30%熱帶珊瑚礁亦得以保存。

IPCC警告,若目前人類活動不變,地球溫度將於2030年至2052年,升至較工業革命前高1.5度,最終更可能上升攝氏3至4度。屆時地球將不宜人類居住,島國和低窪地區料首當其衝,北冰洋海冰或於夏季完全融解。各地熱浪、氾濫和乾旱也變得頻繁,多種生物亦可能滅絕。

大幅減排 冀2050年達「碳中性」

報告建議各國提前在2020年前,開始大幅減少碳排放,期望截至2050年前達至「碳中性」,即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能完全由大自然吸收,減低全球氣溫「超標」機會,但坦言即使達成「碳中性」,成功機會亦只有一半。

IPCC提出多種方法減少碳排放,包括減少使用能源、減用化石燃料等,但均要面臨重大挑戰。報告指出,假如要達至以上目標,全球可再生能源比例需增至70%至90%,燃煤發電比例則減至2%以下,各國每年料需向可再生能源投放2.4萬億美元(約18.8萬億港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大部分汽車也要改用電力推動。

大量採生物能源 減人類棲息地

人類亦可能要大量採用生物能源,但此舉所需的耕地面積,將是印度國土面積的兩倍,亦要把多達1.2萬億噸的二氧化碳藏於地底。如此一來,原有用作種植農作物或讓人類棲息的土地將大減,構成嚴重挑戰。然而報告警告,若各國不採取行動,代價將較此更高昂。綠色和平執行董事摩根直言,科學家過去警告將發生的事正在實現。

IPCC聯席主席羅伯茨形容,報告屬科學界發出的最大警號,未來數年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時期,各國必須馬上採取行動。另一名聯席主席、倫敦帝國學院教授斯克拉則稱,IPCC已完成任務,「現在是各國政府的責任」。聯合國今年底將於波蘭召開氣候峰會,預料各國屆時將討論這報告。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