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方案無修改空間 盼立會接受「少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紅磡海底隧道和東區海底隧道擠塞情況持續多年,車龍之長更波及非過海的車輛。新年度施政報告建議紅隧、東隧於後年加價至40元,車流較少的西區海底隧道減價,以起分流作用。不少市民質疑紅隧、東隧加幅太大,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坦言,要紓緩交通擠塞情況,沒有「無痛」方案,也沒有修改空間,希望立法會為了整體公眾利益,接受這個「有少少痛」的「康復」方案,否則要忍受擠塞到2023年、西隧專營權屆滿後才能處理這個問題。
在昨日的答問大會上,民建聯議員陳恒鑌認為,施政報告的三隧分流方案「幾面都不討好」:紅隧、東隧加價對擠塞情況沒有太大改善,其中紅隧收費更加價一倍,西隧減價20元雖令部分市民得益,但可能最終造成3條隧道一樣擠塞,「3條隧道的市民一起遭殃」,問林鄭月娥如何得出這個方案,以及會否調整收費。
免市民忍受擠塞到2023年
林鄭月娥指出,政府建議的三隧收費水平是經顧問研究、推算出來的,而西隧減價有一定吸引力,「如果我們要做到三隧分流,恐怕在施政裡是沒有無痛的方案。」她說,「每個方案都是有一些痛楚的,但是為了整體公眾利益,大家是否願意去接受一個有少少痛楚的方案,希望達至一個大的『復元』?」
她認為西隧減價有一定的吸引力。事實上,西隧還有很多空間加價,毋須經政府及立法會批准,「如何在這情形下,確保由現在到2023年,即西隧約滿的時候,這些隧道費能夠保持一個理性、理順的方式分流,就留待陳局長(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再和大家詳細解釋。」
林鄭月娥強調,自己及特區政府盡了最大努力去做三隧分流,這是完整方案,會交給立法會討論,如果議員同意這個「有少少痛」的「康復」方案,政府就會去做;否則就原地踏步,一直容忍擠塞情況到2023年、西隧專營權屆滿收回來後才去想各個方案,例如全面使用電子收費、毋須停車拍卡繳費等安排。
被問及會否持開放態度處理三隧分流,林鄭月娥直言已聽了很多意見,而這次涉及西隧這家私營公司,大家已基本同意了這個方案,不能在這方案中選擇性地只做某一項,希望大家整套方案去看。
可檢視增建第四條海隧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問到會否研究興建第四條海底隧道。林鄭月娥表示可再檢視策略性整體運輸網絡,但強調中環灣仔繞道即將開通,解決往西隧車輛在中環「塞死」的問題,是處理三隧分流問題的好時機。
林鄭月娥在同日的電台聯播節目上則重申,政府已和西隧磋商約半年,政府會補貼西隧,直至2023年專營權屆滿,對方亦承諾不會再加價,並直言三隧分流方案應該沒有修改空間。
「因為你改來改去,時間便過去。有些很難的問題,議而不決,起碼政府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我將方案攤在前面,立法會能批我們就執行,立法會不批就無辦法。」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