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研究基金「拆牆鬆綁」增彈性

2018-10-12
■楊潤雄表示將要求教資會理順研究基金款項運用限制。圖為香港城市大學的科研實驗室。資料圖片■楊潤雄表示將要求教資會理順研究基金款項運用限制。圖為香港城市大學的科研實驗室。資料圖片

楊潤雄:教資會理順款項運用限制 可靈活調撥餘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新教育措施,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介紹詳情。針對推動科研的相關措施,施政報告除建議向教資會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成立30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及每年斥1.9億元推動3項「傑出學者計劃」外,亦會要求教資會理順研究基金內現行不同款項的運用限制。楊潤雄解釋,此舉旨在為各項新舊計劃合共460億元的研究基金「拆牆鬆綁」,讓現行不同款項在完全滿足各自計劃的原來目的後,可靈活調撥餘額應付其他需要,增加彈性。

研究基金於2009年設立,基金賺取的收入目前有四個用途,包括:160億元研究補助金、40億元主題研究計劃,至於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本地研究生學費豁免計劃各涉款30億元,四項計劃總金額達260億元。

款項有剩原不能調作他用

楊潤雄解釋,現時研究基金中不同款項的收入只能用於指定用途,例如本地研究生學費豁免計劃下的30億元,用以資助修讀研究院研究課程學生的學費,在這原則下,假如某年學生人數減少,所需學費資助自然相應減少,「但即使有錢剩,我們亦不可以將它用作其他研究用途,因為研究基金可能有另一項目,專門支持那些部分。」

今次提議正是要打破上述規限,當某項目該年的投資收入已能滿足本身用途,剩餘資金將可用於支持其他方面的研究項目,以便內部更有效調配撥款。

就新設的3項「傑出學者計劃」,將分別惠及博士後研究員、副教授及教授級別研究人員,目的是要鼓勵博士畢業生投身研究工作,亦有助大學吸引及挽留人才。就有關計劃細節,楊潤雄指政府已有初步想法,計劃會為獲選博士後研究員提供薪金,以及每年出外參與會議的相關經費津貼。

在新安排下,副教授及教授級別研究人員,政府會提供與獲選者相若薪金,予其所屬院校聘用人手暫代其教學工作,以便獲選者可更專注研究。不過,楊潤雄強調,有關構思目前仍未落實,特別是有關遴選程序等細節,尚待與研資局進一步商討。

至於30億元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楊潤雄表示所有在港頒授學士學位、有從事研究的大專院校均可參加。配對額等相關細節仍有待商討,惟他亦舉出過往慣常做法供作參考,「就每所院校都會有一個基本的(籌款)數目,只要達標就會提供相應配對」,而當個別院校高於這個數目,如何安排則要視乎計劃當時餘額再行定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