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踏訪三蘇祠

2018-10-24

若 荷

「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踏訪三蘇祠是我許多年前藏在心底的願望。這個令人目光挪不開的地方是眉山,古時稱作眉州,這裡文風鼎盛,俊傑輩出,早在宋朝就有886人考取了進士,更有「三蘇」蜚聲海外。這個三蘇就是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它原是一所普通的中式庭院,面積約五畝,宋真宗大宗祥符二年,北宋文學家蘇洵出生在這裡,其後,蘇洵之子蘇軾、蘇轍也出生於此。

在這三父子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當是蘇軾,他的多情、豪放、豁達,面對顛沛流離的命運和人生憂患,依舊「風雨任平生」的灑脫、樂觀,成全了他在宋代文學史上的成就,成為世間博學鴻儒、才華橫溢的一代文學家。饗殿、啟賢堂、木假山堂、瑞蓮亭是園中主要景觀,蘇洵、蘇軾、蘇轍和程夫人、任採蓮、蘇八娘、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史夫人及蘇家六公子等人的塑像,還有古籍繕本、陶瓷、書畫、碑刻等,館藏文物近萬件。

蘇家舊居,原沒有這些匾額對聯、典雅屋宇。明代洪武元年,為紀念蘇洵父子,朝廷對三蘇故園進行修繕,改宅為祠。明末曾毀於戰火,清康熙四年在原址上得以重建。經過歷年不斷添擴,現佔地一百餘畝。古木扶疏的三蘇祠紅牆環抱,翠竹掩映亭榭館堂,屬於三進式江南園林式庭院,一直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和廣大民眾拜祭三蘇的聚集場所。園內樓台、水榭分佈,多是仿照宋代或明清時期的風格,或古樸雄渾,或精緻玲瓏。更有著名的「來鳳軒」、「洗墨池」,林蔭蔽日,瑞荷醉紅,盡顯江南「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之風。它疏林深處,幽蘭微馥,圓形門下,鋪設了青磚小路,憑借此,可引導你穿遊廊,跨石橋,過小徑。

來鳳軒,是蘇軾兄弟青少年時期的臥室兼書房,連同啟賢堂走廊,組成第三進四合院。嘉佑二年蘇軾兄弟同榜考中進士後,詩人梅堯臣寫了《題老人泉寄蘇明允》詩:「日月不知老,家有雛鳳凰;百鳥戢羽翼,不敢呈文章」,寓意蘇洵家中飛來了兩隻可愛的鳳凰。蘇洵為勉勵兒子勤學上進,為它取名為「來鳳軒」。軒前兩株鐵樹,已有300多年歷史。園中唯一的遺蹟三蘇井,據說是蘇洵親自掏挖的,此井井水清爽甘美,長年不枯。有個習俗悄然流傳,凡來三蘇祠者都繞井一周,為的是沾染一點文人士氣。一些遠道而來的學子,常約井邊汲水而飲,那番陶然之態,如沐雅韻詩風。

步入三蘇祠,有關蘇小妹的名字也再次被人提及,這個與蘇家有關的關鍵性人物,數十年來在我腦海裡千回百轉,如白荷般俏麗。故事中的詩句聯對,和詩人的篇章一樣,在中華大地上流光溢彩。然而,「三蘇祠」卻告訴我,蘇小妹其實並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名喚蘇八娘的女子。而《鵲橋仙》裡秦觀纏綿的愛情也不是寫給她的,她只是歷史傳說中一個虛無的人。但正是這樣一個虛無的愛情故事,喚起人們對美麗蘇八娘的聯想,想起傳說當中有關蘇小妹三難秦少游的故事。

現實中,蘇家沒有蘇小妹這樣一個女孩,蘇軾也沒有蘇小妹這樣一個妹妹,而是有一位年居蘇軾之上的女兒蘇八娘。八娘現實中的婚姻並不美滿,既沒有《鵲橋仙》裡繞人心魂的愛情,也沒有舉案齊眉的禮待,因她的丈夫並非正人君子。16歲時在長輩的說合下與舅舅的兒子程之才結婚,不但沒享受到愛情的幸福,婚姻的美滿,婚後還受盡程姓人虐待,僅3年便因長期遭受夫家虐待而亡,死時只有18歲。八娘不幸的婚姻,讓父親蘇洵痛心疾首,悲憤交加,後悔把女兒嫁給這樣一戶心地歹毒的人家,也因此與程家結怨,以至於在女兒死後8年仍然耿耿於懷,懷茷s傷的心情寫當初將女兒嫁給「州里之大盜」的前因後果,陳述八娘之死的經過,以誌心中永遠的哀痛。但一縷香魂隨風去,即便是後來為她撰寫《自尤〈並序〉》,她也已是不在的人了。

在淙淙流動的曲徑旁,蘇八娘和母親程夫人正執扇踱步,雕像中,程夫人溫和的目光正視茷e方。在蘇八娘十八個青春年華裡,有16年是在這溫馨的庭院中度過的。蘇家是典型的詩書禮儀之家,祖父是一位官員,父親蘇洵性情散漫,蘇八娘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家庭,且家庭氛圍十分和睦。她的父親蘇洵不善耕作,一切用度全憑她的母親程夫人經營紗縠行所得,以供家人生活和求學,經年累積,也得到一份不小的家業。

蘇軾19歲時成親,第一位妻子便是王弗,她是鄉貢進士王方之女。作為進士之女,王弗聰慧謙謹,知書達理。每當蘇軾讀書之時,便伴讀在側。她對蘇軾關懷備至,情深意篤,也換得了蘇軾對她堅貞不渝的愛情。可惜天不假年,僅過十年王弗去世,死時僅27歲,留有一子名邁。王弗去世後,蘇軾納王閏之為續弦。閏之是王弗的表妹,早年對蘇軾有所仰慕,和蘇軾成婚後生育兩子,對表姐的孩子視如己出。她陪同蘇軾經歷了宦海沉浮,一同生活了25年,經歷了史上有名的「烏台詩案」和「黃州貶謫」,在家徒四壁揭不開鍋的時候,與蘇軾一起去採野菜充飢。她死後,習慣了賢妻呵護的蘇東坡,再次經歷了喪妻之痛,特地撰寫「惟有同穴,尚蹈此言」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此後,將王閏之的靈柩停在京西寺院,直到十年後蘇軾去世,蘇轍按照蘇軾遺願與其合葬,完成了祭文中的承諾。

最後一個守候在蘇軾身邊的女人是侍妾王朝雲。她12歲入府,18歲被納為侍妾,兩人年齡相差27歲。王朝雲跟隨蘇軾23年,在蘇軾第二任妻子去世後,蘇軾再次被貶,遂往南蠻之地惠州。這時他已經年近花甲,王朝雲不離不棄,被蘇軾視為知己。曾為蘇東坡生下一子,取名乾兒,因產後身體虛弱,不久便溘然長逝,年僅34歲。朝雲死後,蘇東坡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之中,並在墓上築六如亭紀念,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蘇家歷來重視家風,三蘇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關心國家命運,同情民間疾苦,都是與蘇氏家風分不開的。程夫人不僅善於持家,還淳樸善良、淡泊豁達,秉承家訓,對子孫教導有方。蘇東坡小時天資聰明,但卻十分淘氣,蘇洵便在古井旁栽下一棵黃荊樹。眉山有一俗話:黃荊條下出人才。想必年少的蘇軾和蘇轍,在程夫人讀書、教子的過程中,也偶有被折條打手板的經歷。院中種植,折來即用,甚是得心應手。千百年後,黃荊條主幹已經枯死,又有新芽從旁發出,三株新發的黃荊高低不等,長得最好的一株已有數米。

千年滄桑,多少來過的人都不在了,但三蘇和他們的詩文還在,輕輕圍繞蚅爰的愛情的三蘇祠還在。不僅僅是愛情,東坡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詩與遠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