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路地觀察】醫院文化

2018-10-24

湯禎兆

舊生在香港做了幾年護士,受不住辛勞,移民澳洲後,發現另一片天。她在媒體上接受訪問,談及澳洲和香港的醫院文化大不同。

香港的護士一個對十幾至二十個病人,還要長時間輪班,照顧質素自然不好。澳洲竟然是一對四,且醫生有禮,不會高高在上罵護士,也不嫌護士問問題。

香港的醫院如戰場,多年來常受市民投訴。有了社交媒體,更久不久有病人家屬責罵疏忽照顧病人,及太過擁擠等等。醫護人員長期過勞,亦令到很多人寧願跑到私家醫院工作。私家醫院不斷開張,又在公立醫院挖角,形成惡性循環。

醫護界沒有時間慢慢處理病人,惟有事無大小也用抗生素,病菌愈養愈惡,市民愈來愈怕惡菌,一有發燒便衝急症。之前我們寫過,一發燒時先看中醫,又可以用浸腳、暖敷等支援身體,很多人都會破口大罵教壞人,應該立刻入醫院才是上策。其實連西醫也不鼓勵衝急症,一是醫療系統負荷過重,二是醫院也有醫院獨有的惡菌。很多西方國家的西醫,主張先休息三天,多喝水和睡覺,六歲以下不用感冒藥,年紀大點才可以用減少徵狀的藥物(收鼻水、止咳等藥只為紓緩症狀,不為醫病),靠自己免疫力康復,三天不退才進院檢查。在香港,這卻成為大奸大惡的建議了。

香港土地不足,醫院不是圍在草地,也不能開窗,病人困在小小的房間,對茖迨葹戙h的醫護,無計可施時,當然不能選擇,大局為重。但若每個人都可以學點食療,注意衛生,善用熱能(暖敷)及按摩 ,一定能減低入院機會,也免卻孩子入院的恐懼。

沒接觸過西藥者,四歲後很少病,之前全用中醫或自然療法解決,會一次比一次快走完病程,最大收穫也是孩子不怕生病,病只是給他休息和長一點的親子時間,對照顧者而言,也安心多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