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增加土地供應有很多不同方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曾提出多個土地供應選項進行諮詢,只是無論引用官地收回條例收回農地、發展棕地或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又或利用郊野公園邊陲用地等,各個方案均有其局限性,未能如填海計劃相對地較易實行。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劉炳章同意,土地供應問題需多管齊下才能解決,可是其他方案均有其局限,如收回農地及棕地來發展房屋涉及賠償及安置等問題,亦可能面對官司或司法覆核,均非短時間可以解決,但利用填海用地發展不涉賠償,亦沒有產權的爭拗,避免了該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至於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劉炳章指出,除存在保存古樹等環保問題,要搬遷上址的古墓亦不容易,發展房屋後的交通配套問題更需要解決。他認為,該選項已出現階級矛盾情況,日後如進一步發展至階級鬥爭,絕非社會樂見。
或涉官司抗爭更耗時
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認為,填海所需的時間雖然不算短,可是收回農地或棕地作房屋用途,或涉及官司及賠償,將會更加吃力,需時可能比不涉這些問題的填海更長。
他又提到,在舊區進行發展也需面對不少問題,如現時新界東北的塞車情況已愈來愈嚴重,如要收回農地或棕地作發展,交通配套必須解決,這亦是一大難題。至於利用郊野公園邊陲用地發展,涉及影響環保,會有更多爭議,也需慎重考慮。
中大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恩榮指出,香港雖有不少農地及棕地,又或可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惟該些土地均遠離市區,難以發展成商業中心,無法解決商業用地短缺問題;且收回農地政府需作賠償,或比填海的成本更高,更可能引發抗爭,對社會而言絕非好事。
至於發展棕地,宋恩榮認為需時漫長,因遷徙及安置棕地上的經濟作業,需與數以千計持份者周旋,需時不會比建人工島短,成本也高,且難以解決新界與市區交通聯繫的問題,加上棕地大部分十分零散,難以大片規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同樣認為,收回農地及棕地作發展的難度不低,除要作出賠償,亦需面對司法覆核情況,可能拖長進程,此外亦需投放大量資源處理基建如水務、排污及交通配套,必須有周詳計劃,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