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夫婦開愛心廚房15載 癌患家屬炒菜僅收一元

2018-11-15
■ 熊庚香在小巷中切肉。 網上圖片■ 熊庚香在小巷中切肉。 網上圖片

近日,一對江西南昌的六旬夫妻在醫院門前設「愛心廚房」15年的消息引發了不少關注。自2003年起,萬佐成和妻子熊庚香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的巷子裡設立了多個煤爐,供患者家屬炒菜用。每道菜僅需付1元(人民幣,下同)的成本費。患者家屬也親切地將這里譽為「抗癌廚房」。 ■《北京青年報》

中午時分,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一條並不寬敞的巷子裡,幾十人各自在灶台前忙着做飯,有的在翻炒,有的在忙着切菜。這些人以在醫院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家屬為主,廚房的經營者是65歲的萬佐成和63歲的妻子熊庚香。

萬佐成表示,雖然「愛心廚房」並不賺錢,但重要的是可以讓這些患者家屬做些病人愛吃的菜。夫妻兩人目前的身體狀態較好,也打算將「愛心廚房」開下去。「我們兩人不需要多少錢,最主要的就是要開心,多運動,身體好最重要。幫人家是一種快樂。」萬佐成說。

家常菜對患者是很好的安慰

2003年,夫妻倆在該醫院附近的石泉村開了一個早餐攤。不久後,有住院病人的家屬來詢問是否可以借用他們的爐子燒菜。萬佐成說,開始時只有兩位家屬借爐子做菜,而人多了之後,萬佐成也購置了更多的煤爐;從起初的只有四五個爐子,直到增至20個左右;狹窄的巷子裡最多時有200人在「廚房」做菜。

最開始,夫妻倆不收取費用;但人數增加後,為了維持基本開支,兩人決定只收取客人每道菜1元。因為可以做家常菜、收費又不高,這個巷子也因為「抗癌廚房」、「愛心廚房」的稱呼而逐漸為更多人所知。

熊庚香說,廚房的成本每天在300至400元左右,每天收入基本上和開銷持平。萬佐成介紹,「我們提供水、用具;買菜都是家屬自己來;但是用具也要不定時更換--高壓鍋、刀、砧板、爐子等等壞了就要買新的。」住在出租屋的萬佐成夫妻倆以批發油條維生,收入能夠維持基本生活。

萬佐成也說,癌症患者的飲食並不局限於一日三餐。為了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夫妻二人凌晨3時就要起床,直到晚上10時才能回家,每天只睡約五小時。提起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個家中兩人均患癌症的男家屬,萬佐成說:「(他)飯都吃不起,我們就都給他免費,打飯、炒菜都不收錢。」

一位患者家屬說:「母親治療就花了很多錢,家庭經濟壓力比較大。在廚房自己炒菜,不僅是省了很多費用,而且吃到家常菜會讓病人心情好一些。」

而對於下廚的安全隱患,熊庚香說,他們平時都會提醒家屬要注意燒煤爐的使用安全,十餘年來也沒有過安全事故。

「愛心廚房」受到關注後,有網友擔心相關部門會對廚房取締。對此,萬佐成表示,村裡曾對廚房進行管理,兩人便搬到了室內,後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後,才又搬回至室外。

這對夫妻的孩子們也對「愛心廚房」提出過異議。「一開始家人說為什麼要和癌症病人接觸,我就說癌症不傳染,不要緊。到現在家裡人也贊成我們做這件事,覺得能幫就適當地幫一下。」萬佐成說。

他表示,家常菜對患者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安慰。「他們離不開我們,我們也離不開他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