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抗戰老兵遺願得償 安葬昆明遠征園

2018-11-12
■張海龍生前照片。 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供圖■張海龍生前照片。 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供圖

「戎馬生涯抗倭賊,十月春城為汝行。」昨日上午9時30分,抗戰老兵張海龍的骨灰在義工的護送下,從6,000里外的遼寧瀋陽飛抵雲南昆明,在金陵陵園遠征軍園落葬。義工表示,「張老生前希望骨灰有地安放、有人祭拜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現場為老兵送行的人們紛紛流下眼淚。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譚旻煦 昆明報道

張海龍13歲那年,日本人當着他的面殺害了他的父親,後來他瞞着母親當了兵。抗日戰爭期間,張海龍曾多次在一線作戰,身上佈滿了傷痕。他的頭部曾被子彈劃過,頭上一直留有子彈擦傷的痕跡。他的肋骨也佈滿了刺刀印,他1945年在河南南召黃土嶺阻擊日軍時子彈打光了,便和敵人拚起了刺刀。他用刺刀重重刺穿了敵人的胸膛,但自己左手被刺穿,小臂被挑開長長的口子,右側肋骨被挑斷,後因傷勢無法作戰選擇退伍。

1958年妻子亡故後,張海龍在鞍鋼板扎連廠當了工人,隨後追隨戰友去了遼寧遼陽縣隆昌鎮。在戰友的幫助下,他獲得了抗戰老兵的撫恤待遇,住進了政府的養老院。2015年,關愛抗戰老兵東北義工團的義工在一所養老院裡找到張海龍。此時,他已在養老院生活了半個世紀。見到義工後,老人講起看着父親被殺害的經歷淚流滿面。

義工6000里護送老兵骨灰

義工吳雙介紹,自2017年年底開始,張海龍總是唸叨自己的身後事。有一次,老人拉着她的手說,「我不怕死,但我的骨灰不能撒了!死後希望能有人祭拜!」吳雙和在場的人聽了,不由得流下眼淚,當時他們就想着一定要幫老人完成心願。今年1月18日,張海龍與世長辭,義工們四處為他尋找安葬之地卻一直未果。雲南關愛抗戰老兵義工周德蓉得知後,幫忙聯繫昆明金陵陵園,給張海龍免費提供一個墓穴。

為給張海龍送行,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發起了「護送老兵榮耀歸隊」的義工活動。東北關愛抗戰老兵義工、雲南關愛抗戰老兵義工、貴州關愛抗戰老兵義工紛紛加入送行隊伍。11月9日下午,義工護送着老兵骨灰從6,000里外的瀋陽飛抵昆明,接着從機場一路護送老兵骨灰到達陵園。昨日上午,安葬儀式在陵園隆重舉行,老人最後的心願「骨灰有地方安放有人祭拜」終於得以實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