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 林
老宅院裡有一架葡萄藤,那是爺爺和奶奶早些年種下的。葡萄藤結出的葡萄是有名的「玫瑰香」。玫瑰香葡萄,香甜微酸,一入口,就有玫瑰花一樣的馨香直抵肺腑。這是其它葡萄品種望塵莫及的。
小時候,每當葡萄架上綴滿了綠珠子一樣的葡萄粒串,我就開始圍着葡萄藤打轉轉。「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蝸牛背着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曾經哼着這首兒歌,在葡萄藤上尋找蝸牛。可惜,我家的葡萄架上根本沒有蝸牛和黃鸝鳥,倒是有幾隻花喜鵲時常來光顧。奶奶說,你看,這些喜鵲多麼精,葡萄還沒熟呢,牠們就天天來瞅着,生怕錯過了第一顆成熟的葡萄。喜鵲是報喜鳥,沒有人討厭牠們。但是牠們喜歡吃葡萄,把尚未完全成熟的葡萄啄開了口子,吃得亂七八糟。這就不能聽之任之了。葡萄剛微微發紫的時候,奶奶就整天搬個馬扎坐在葡萄架下。喜鵲們看到葡萄有了「守護神」,就自覺去了別處覓食。
有一年七夕夜,奶奶坐在葡萄架下,給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奶奶說,王母娘娘允許牛郎織女七夕晚上在天上相會。這一天,人間的喜鵲們要提前飛上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牛郎織女在鵲橋上說一些親熱的話,分離的時候,他們會抱在一起哭泣。在葡萄架下仔細聽,就能聽到織女的哭聲呢!奶奶說得煞有介事,好像真聽到過一樣。反正我側耳傾聽也罷,洗耳恭聽也罷,從來沒聽到那傷心的天外來音。
老房子拆遷後,葡萄架不復存在,它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直到如今,我吃葡萄還是很挑剔,到了水果店,開口就問店主,有沒有玫瑰香葡萄呀?這種迷戀是刻在骨子裡的,不會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改變。葡萄,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有「水果之神」、「植物奶」的美譽。葡萄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樹樹種。據基督教的《聖經》記載:上帝發洪水淹沒世界,允許諾亞一家人上船避難。諾亞帶着精心挑選的植物品種上了那艘著名的諾亞方舟。這些植物中,諾亞格外珍愛那一段葡萄藤。洪水過後,諾亞首先培植葡萄藤,逐漸發展成葡萄園。
葡萄,在中國也有悠久的種植歷史。《詩經》:「南有蓼木,葛藟累之」,葛藟,是指野外自由生長的野葡萄樹。野葡萄雖然可以食用,但它的味道酸酸的,並不是人人可以接受的。漢朝的張騫將葡萄的優秀品種引入中國內陸。張騫出使西域,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展。葡萄在中國的普遍種植和發展壯大,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葡萄,是吉祥的水果,寓意「多子多福,紫氣東來」,使得「皇家青睞,詩人盛讚」。魏文帝曹丕對葡萄情有獨鍾。他這樣評價葡萄:「甘而不膩,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在曹丕眼裡,荔枝和龍眼都比不上葡萄美味。唐彥謙 《詠葡萄》:「西園晚霽浮嫩涼,開尊漫摘葡萄嘗。滿 架 高 撐 紫 絡 索,一 枝 斜 嚲 金 琅 璫。」金琅璫,就是古代的一種金屬製作的風鈴。在詩人的意象中,葡萄斜掛架上,本身就是風鈴一般地存在。葡萄果兒親親密密,攢攢簇簇,似珍珠,如瑪瑙......
成熟的葡萄,離開了枝頭,它放飛夢想無怨無悔,甘願擠出水分,化作熱血奔騰不休。世上水果之多,數不勝數,只有葡萄釀出的酒叫做紅酒。紅酒是酒中之冠,紅酒是葡萄的豐功偉績。有人還把紅酒比作是有生命的動物。「一串葡萄美麗、靜止而又純潔,但它只是水果;一經壓搾,它就變成了動物,因為成為酒,它就有了動物的生命。」威廉.楊格如是說。
那麼,是誰首先想到把水果葡萄壓搾成液體形式存在呢?有這樣一個流傳下來的古老版本:波斯國王的王后得了一種怪病,天天頭痛腦脹,請名醫醫治也不見好轉。王后受不了這種折磨,想喝毒藥自殺。她聽說葡萄存放在罐子裡,時間久了就會變成葡萄汁,這種汁液一旦起了泡,就是一種「毒藥」,沒人敢食用。王后找來「毒藥」喝下去,躺在了床上。過了許久,王后悠悠醒來,發現自己不但活着,怪病也沒有了。王后大喜,立刻着人告訴國王,說葡萄汁不是毒藥,而是神藥。從此,葡萄汁大量釀造,逐漸演變成譽滿全球的葡萄酒。
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夜光杯裡的葡萄酒閃着神秘的光澤,戰士們正在舉杯痛飲。但是,軍令來了,催促他們馬上出發。琵琶聲中,飲下最後一杯葡萄酒。美酒入腹,醉臥沙場又能如何?古代人飲葡萄酒,那是一種豪邁之情。今人飲葡萄酒,體現的是品位和檔次。去超市買紅酒,商家贈送了一個帶把的醒酒器,是透明的大肚玻璃瓶。紅酒不同於白酒,它多了一道程序:開瓶先醒酒。把紅酒倒進醒酒器,輕輕搖晃一下,「睡美人」就醒了。它睜開惺忪的雙眼,伸着懶腰,漸漸煥發神采。塵封在酒瓶裡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在新鮮的空氣中,剔除腐朽,凝結精華。此時此刻,紅酒是最佳的狀態,最美的韻味。備下兩盞晶亮的高腳杯,知己相對,淺斟慢飲,暢敘幽情......
醒酒器不光能醒酒,還能當花瓶。要插的花兒最好是鮮花,鮮花最好是玫瑰。試問,哪個女子沒有玫瑰情結呢?去年我生日那天,在我的耐心點化下,老公第一次進了花店,買回來一束玫瑰。我把玫瑰插進醒酒器裡,水晶花瓶紅玫瑰,一點也不違和。玫瑰花香沁人心脾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奶奶和葡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