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證投資研究部
1992年友邦保險落戶上海設立分公司,成為內地對外開放保險業市場後,第一間外資險企進入內地市場。隨着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內地保險業須進一步放寬外資保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在中美雙方就加快開放市場角力之際,近日市傳內地將加快步伐,明年初開始接受外資險企控股中外合資公司的申請,甚至考慮提前放寬原定3年後准許外資在內地成立獨資保險公司的限制。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數據,今年首九個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升0.7%,較首八個月的數據(按年跌0.7%)有所改善。雖然內地保險業近年經歷高速增長,但滲透率仍處於偏低水平,以壽險為例滲透率僅2.5%,而發達國家如美國及日本達到半成至一成。內地當局在《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保險滲透率目標為5%,政府致力促進保險業發展,反映內地壽險市場潛力龐大,相信不少外資險企有興趣申請增加持股比例,拓展在華業務。英國保誠、加拿大永明金融、德國安聯以及李澤楷旗下的富衛保險等公司已表示有興趣持有內地業務更多股份。
平等競爭促進市場改革
以往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外資進入內地保險市場除了輸在起跑線之外,因監管政策向中資傾斜的關係,中資險企在內地市場上擁有絕對的競爭力,加上中外股東往往因經營理念不一致阻礙業務發展,以致外資難以取得內地市場份額。截至去年底,外資險企市場份額佔內地整體市場只有約6%,可見開放市場廿多年來,外資險企一直處於水土不服困局。
內地進一步對放寬外資險企持股比例,外資保險公司將重新部署中國這龐大市場,帶來外國的經營理念、經驗和方式開拓業務,在更開放和平等的環境同場競技。預料隨着引進國際監管規則和標準,內地的監管水平會因此而逐漸提高,促進中國保險市場改革。
另一方面,引入競爭使內地金融機構提升效率,借鑒外國保險產品的設計、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等經驗,同時把更多保險產品帶到中國,消費者將有更多選擇,長遠來看內地消費者最能受惠。■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