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專家:技術未成熟 貿然使用後果難料

2018-11-28
■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27日開幕。圖為邱仁宗(右二)等專家學者談論人類基因組編輯引發的社會與倫理問題。 中新社■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27日開幕。圖為邱仁宗(右二)等專家學者談論人類基因組編輯引發的社會與倫理問題。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深圳科學家賀建奎研究團隊前日宣稱成功培育世界首例基因組編輯雙胞胎,天生具抵抗艾滋病毒能力。各界對此議論紛紛,有人指責其研究有違倫理道德,亦有質疑研究真偽。賀建奎原定出席昨日開始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大會確認他已到達香港,惟開幕後卻未見其身影。綜合多名出席峰會的頂尖基因專家指,在胚胎使用基因組編輯技術發展尚未成熟,必須在嚴格的監管框架下進行實驗,並遵守10條原則,貿然使用相關技術會有難以預料的後果。

峰會籌委會主席戴維.巴爾的摩在峰會開幕禮致辭時表示,現時胚胎基因組編輯研究只能在胚胎細胞上進行,因過程牽涉的道德問題尚有爭議,所以實驗期限為14日。他禮後表示,是次峰會能讓大眾了解基因組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進一步討論人類胚胎上進行基因組編輯的道德議題。他強調,若進行胚胎基因組編輯過程出錯,下一代將具有不可預料的後遺症。有關賀建奎引起的爭議,他表示,不會禁止賀建奎出席27日至28日兩天的峰會,然而籌委會對賀建奎的演講內容並不知情,也不清楚相關基因組編輯嬰兒的研究成果。

盼立法規管人類基因工程

峰會主辦單位之一的港科院院長徐立之則指,學術會議一般不會預先得知與會者的演講內容,自己亦不知道賀建奎的研究資料,只是從新聞報道知悉事件,不能在對方報告前就進行批評。不過徐立之強調,國際科學界的共識是,考慮做可遺傳的基因組編輯實驗前,必須要有嚴格監管框架下才可做試驗,同時遵守10項原則,峰會委員會將會再研究如何加強相關守則。根據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資料,有關原則包括無合理替代方案、實驗要提供有關風險的可靠臨床數據,並要保持公眾持續參與,並持續評估社會效益和風險(見附表)。

生命倫理專家、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邱仁宗亦指,目前已有方便實用的方法阻止HIV病毒感染,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嬰兒有如「用加農炮打小鳥」。邱仁宗續指,國家衛生部門早有「對於轉基因胚胎禁止移植進入人體生殖器內」的規定,賀建奎明顯違反相關規定,直言「這種行為是遠遠低於我們能夠接受的底線的,也是最不道德的」。他認為,中國相關法制亟須健全,建議國家立法規管人類基因工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