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經過半年的太空航行後,前日成功降落火星,是人類歷來第8個登陸火星的探測器,也是繼2012年「好奇」號以來,首個成功登陸的探測器。「洞察」號成功降落的消息傳出後,NASA控制人員,以至在紐約時代廣場觀看直播的民眾都興奮莫名。「洞察」號將在未來兩年,收集火星地質活動數據,讓科學家探索火星構造和環境演變,以至地球等其他行星的起源。
「洞察」號於美國西岸時間前日上午11時47分(香港時間昨日凌晨3時47分)進入火星大氣層,展開登陸過程,當時其飛行速度達每小時1.98萬公里,與空氣產生強大摩擦力,使探測器需承受攝氏1,500度的高溫。「洞察」號其後張開降落傘並減速,最後展開3個腳架降落。
時代廣場直播 科學家歡呼
多名科學家在「洞察」號降落期間,齊集位於加州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各人獲悉「洞察」號成功茬鬥嶊穛{興奮,紛紛鼓掌和擁抱,更有人喜極而泣。紐約時代廣場也有約50人冒雨收看大電視直播,NASA官員透露,總統特朗普和副總統彭斯同樣見證「洞察」號登陸,並向NASA送上祝賀。
「洞察」號數分鐘後傳來首幅照片,可見其下方有一塊石頭,但由於防塵罩尚未移除,照片並不清晰,出現多個斑點。
定點收集數據 料測百地震
「洞察」號任務籌備近7年,成本達9.93億美元(約78億港元),由NASA、法國和德國共同出資。「洞察」號前日稍後順利打開太陽能板,將於未來數月尋找適合展開研究的地點,此後便會開始為期兩年的任務。
有別於「好奇」號,「洞察」號將不會在火星到處移動,而是定點收集數據。預料「洞察」號的地震儀將能探測10多次至100次地震,加上深入地下5米的地熱探測器,將有助科學家推算出火星地核、地幔以至地殼的大小、深度、密度和成分,為火星繪製「3D地圖」。
NASA表示火星昔日曾出現水源,氣候相對暖和,更擁有較厚的大氣層,如今卻變得冰冷荒涼。科學家估計,火星在30億至40億年前曾發生特殊事件,估計涉及地質活動或磁場變化,「洞察」號的目標正是透過研究火星地質,嘗試為該次巨變找出線索。
探索遠古地貌如坐「時光機」
預定2020年開始的下一項火星任務,則會收集火星岩石,兩次探測或有助揭開火星遠古之謎,為人類於2030年代中期踏足火星鋪路。
同時,由於火星不少遠古地貌至今仍保留,當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火星,便如同取得「時光機」,有助探索地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歷史及起源。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