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星光透視 > 正文

作者電影還是類型電影? 新一代導演愛探索求突破

2018-11-30
■導演畢贛(左二)的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中長達1個小時的3D長鏡頭,就是頗具膽量和突破性的嘗試。■導演畢贛(左二)的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中長達1個小時的3D長鏡頭,就是頗具膽量和突破性的嘗試。

在剛剛結束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上,展開對話的一班電影人如果探討青年導演的發展。從忻鈺坤的《心迷宮》到周子陽的《老獸》;從畢贛的《路邊野餐》到張大磊的《八月》,近年來,在紛繁複雜的電影市場中,有一批青年導演群體,憑藉自身對電影的理解,進行了多樣化的嘗試。從作者電影到類型電影,他們不斷探索電影創作的多種可能來突破自己。■文︰新華社

近年,作者電影使得這些青年導演不斷獲得國內外眾多電影節的青睞,並在各大獎項上屢有提名和斬獲。然而,隨虓U來愈多風格化作品的亮相,很多青年導演開始偏執於在影片中樹立起實驗性、創造性的特色,但他們急於在影片中建立強烈的形式感,拓寬藝術電影的邊界,卻往往忽略了電影的故事、情節、人物等基本元素。

電影發展的新趨勢

這種偏執也會讓電影面臨茬虴@與發行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過度的自我保護使得青年導演和投資人相對立,為影片的誕生帶來更大的困難。在針對這一現象,有電影人認為,從類型電影出發,建立起與觀眾之間的溝通,這或許是可供青年導演選擇的另一條道路。類型電影是荷里活的一種電影創作方法,主要有喜劇片、愛情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等等。導演唐高鵬說,類型電影對於觀眾來說更為熟悉,接受度也更高,容易建立起與觀眾的共情。「抓住了類型,就能抓住市場。」

事實上,嘗試不同類型電影的勾兌和混合,是目前電影作品發展的新趨勢。導演鄭大聖表示,這是一批非常注重表現個人風格的導演群體,他們的作品也更多地呈現出作者電影的特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後,法國的一些主張作者電影的人認為,電影作為一門獨特的視聽語言,應高度肯定個性,自由表達導演的思想和情感。「現如今的這批青年導演在尋求個人表達上,比第五代、第六代導演走得更遠。」鄭大聖說。

目前湧現出的成功的青年導演作品,多數也是從類型片的角度出發,在尋求與觀眾共鳴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念。《老獸》是現實主義題材,《八月》是生活化的表述,《心迷宮》則是在懸疑片類型下對敘事結構的優秀操縱。因此,唐高鵬說︰「青年導演展現出對電影新的認知視角和表達方式有利於開拓電影的邊疆,他們應該具有一種開放和謙遜的態度,這對青年導演和電影的發展都更有益。」

中國電影具國際化

其實,回望2018年的中國電影,至今已有16部電影過10億票房。不論商業、文藝兩個方向的多部影片都達到高質量的水準。如《江湖兒女》、《地球最後的夜晚》、《影》、《撞死了一隻羊》等藝術影片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均展示茪什篧q影最新藝術成就,均受好評。其中,張藝謀新作《影》融合中國傳統美學創造出的水墨畫風,令人耳目一新。在電影網站「爛番茄」更被評分高達95%;而青年導演畢贛在三年磨一劍的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中大膽使用長達1小時的3D長鏡頭,被認為頗具膽量及藝術探索精神。

據資深電影人認為,中國電影歷史豐厚,具有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和美學追求;而近年來中國電影呈現出更國際化、多樣化的面貌;同時,一批有才華的青年導演已慢慢成長起來了,將推動中國電影整體質量進一步提升,邁向一個新階段。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