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央廣電:未來三個月 對中美都很關鍵

2018-12-05

香港文匯報訊 12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舉行了會晤。根據會晤後披露的消息,雙方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雙方將用90天時間加緊磋商,達成協議,取消今年以來互相加徵的關稅,如果達不成,美方很可能會繼續升級貿易戰。怎麼看待這個會晤成果?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昨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中美兩國元首為雙方磋商解決問題提供了指導,爭取了空間,其積極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也意味着,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雙方經貿團隊將要開啟新一輪的鬥智鬥勇,這個過程注定複雜艱難。

文章指出,中美為何能「休戰」?主要是因為8個多月的貿易戰,令雙方都付出了代價。統計數據顯示,美國10月貨物貿易逆差達到77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通用汽車11月底宣佈關閉全球7家工廠(其中包括4家美國工廠,但不包括中國工廠)的決定,令美國政府倍感壓力與失望;與此同時,美國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資(FDI)竟然跌至負82億美元,為2015年初以來的首次,而在2017年,美國吸收外資達到2,75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顯然,貿易戰並未幫美國實現縮小貿易逆差、工作和資金回流等目標,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經濟的風險。貿易戰,還能打得下去嗎?人們注意到,特朗普總統在10月14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稱中美之間發生的不是「貿易戰」,而是「小衝突」,並說他正考慮給這個「小衝突」降溫。

現在,中美兩國元首給經貿摩擦按下「暫停」鍵,對雙方來說,都是明智和有利的選擇。接下來,雙方經貿團隊要是能落實元首共識達成協議的話,那對中美來說無疑都是好事。否則,中美恐將重新開啟新一輪貿易戰,給兩國和世界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未來三個月,對中美都很關鍵。

文章亦坦承,三個月的磋商時間,相對於中美經貿摩擦的複雜性而言,確實是時間緊、任務重。在實際談判中,圍繞着每個具體問題,雙方必定都少不了唇槍舌劍、你來我往。

文章最後也指出,在未來三個月裡,中方會一如既往地從維護兩國共同利益和世界貿易秩序大局出發,盡最大努力與美方溝通,朝着取消關稅的目標努力。但同時,中方也會保持平常心,對磋商結果既不過分樂觀,也不盲目悲觀。因為通過8個多月與美國的過招,中國更加成熟了,更加明白「反擊貿易戰,關鍵是辦好自己的事」這個硬道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