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胡先驌,宛如水杉猶b蘢

2018-12-11
■廬山植物園。 作者提供■廬山植物園。 作者提供

張桂輝

胡先驌(1894-1968),字步曾,號懺庵。祖籍江西省新建縣,生於南昌市一個官宦家庭。父胡承弼,官至內閣中書。母陳彩芝,通經史,諳詩詞。胡先驌自幼受到母親的良好教養,他的才智引起親朋好友的驚詫,視他為「神童」......在胡先驌身上,有茼h個「中國第一」:1915年,發表的《菌類研究方法》,是中國最早的有關菌類的論文;1925年,由他命名的蘭科風蘭屬,成為中國人科學命名的第一個屬;1934年,創建中國第一座大型的亞高山植物園-廬山森林植物園;1948年,與鄭萬鈞教授一起首次鑒定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成為「最近一個世紀以來,植物學界最重要的發現」,他因此被譽為「水杉之父」。

1932年,為了創建中國自己的植物園和發展中國經濟植物,在胡先驌的積極倡議、親自指導和努力爭取下,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贊同和支持,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經與江西省立農學院協議合辦「廬山森林植物園」。1934年,園址選定在含鄱口北麓後,胡先驌委聘秦仁昌(1898-1986,中國蕨類植物學創始人)為第一任廬山森林植物園主任,同時派陳封懷(1900-1993,中國植物園之父)赴英國進修2年,回國擔任園藝技師。數年後,廬山森林植物園成為中國研究園林植物的重要基地。

廬山植物園,全稱「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位於廬山東谷大月山和含鄱嶺之間。南瀕浩瀚的鄱陽湖,面對巍峨的五老峰、含鄱嶺;最高海拔1,360米,處於暖溫帶與亞熱帶交接處,長年累月雨量充沛、雲蒸霧罩,園內植物鬱鬱bb,淌綠滴翠,既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國第一座亞熱帶山地植物園。

今年,是我國老一輩著名植物學家、中國近代植物學奠基人胡先驌先生逝世50周年。八月的一天上午,我又一次走進廬山植物園,既是去觀光,也是去敬謁。從牯嶺乘坐朋友的私家車在植物園大門口下車後,我閒庭信步般進入其中,走在園內不算寬敞的車道上,涼風習習、清香陣陣,令人如癡如醉、心曠神怡。廬山植物園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儼如一顆上天所賜、玲瓏剔透的綠寶石。南北松杉競秀,東西柏檜爭榮,奇葩爛熳如火,異卉勁發溢綠。返回時,我怡然自得漫步在整潔的曲徑上,欣賞茈H花草樹木為主題的美景,呼吸茼曾過濾了的空氣,一時不知是天上,還是人間。在絡繹不絕、擦肩而過的遊客中,既有三三兩兩的散客,也有熙熙攘攘的團隊;既有朝氣蓬勃的青少年,也有老當益壯的白頭翁......

所有這些,構成一幅幅如詩如畫、天人合一的畫卷。最早映入眼簾的,除了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的樹木,還有一塊高出地面的巨石,上面刻荇犮竷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二零零四年仲夏所題的「華夏之園」四個紅色大字。大抵是來得早的緣故,當我按照園內遊覽指示牌的提示,逕直來到胡先驌墓前時,空無一人,但見胡先驌、秦仁昌、陳封懷「三老」之墓,坐北朝南,並排而臥,近在咫尺,相依相伴,彷彿還在商討植物園發展大計一般。高約80厘米的墓碑上,白底綠字刻有墓主的姓名等內容。在緊挨山體的墓後,茂盛的樹木,如綠色屏風,護衛茈L們。三座墓碑顯示,胡先驌居中,秦仁昌、陳封懷分別安眠在其左右;墓地前是個面積約100平米的平場,平場之南建有一座黑底金字石碑,從右至左,分別為:「陳封懷先生墓誌銘」、「胡先驌先生墓誌銘」、「秦仁昌先生紀念碑文」,簡明扼要記述茈L們創辦植物園的艱辛過程與歷史功績。

當年,胡先驌先生第一次自美國留學歸來,便在廬山森林局任副局長兼技術員;第二次自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歸來,在撰寫《廬山志.植物》時,對廬山植物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認為廬山可以作為立足點,實現「種樹」富民、強國的願望。而實現這一願望的基礎,便是建立植物園。為了在廬山創建植物園,他含辛茹苦,日夜奔波,四處「乞求」。其意之誠,其情之切,令人感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胡先驌的良苦用心,終於得到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和江西農學院的認可與支持。

1949年5月廬山解放,獲得新生的廬山森林植物園正式更名為「廬山植物園」。從苦難中走來,在奮鬥中發展的廬山植物園面積達5,000多畝,且園中有園--內設樹木園、杜鵑園、岩石園、草花園、槭樹園,以及松柏區、溫室區、沼澤植物區等17個不同專類園區,供遊客觀光鑒賞。是名不虛傳的「植物王國」。在這個王國裡,共引種保存活植物3,400多種。其中,單是珍稀瀕危植物,就有157餘種。園內花草樹木爭奇鬥艷,池、亭、石、廊別有韻味。置身其中,放眼望去,但見樹木bb、花草萋萋,盡是令人陶醉、順勢起伏的綠色。

廬山植物園裡,各種名貴植物,或挺拔參天,或匍匐鋪地,端的一座植物「大觀園」。與恐龍同時代的水杉,一度被認為「絕跡於世」。而今,只要你走進廬山植物園大門,遮天蔽日的水杉,如同威武的士兵,肅立在道路兩旁,向你行茠`目禮呢。水杉素有「活化石」之稱,園內已培植上萬株。有資料介紹,現在世界各地的水杉,都是從廬山引種的。水杉屬落葉喬木,很像寶塔,巍巍壯觀。它的發現,是近現代中國科學史上的一件盛事,為中國植物學贏得國際聲譽。上世紀60年代初,胡先驌所作的《水杉歌》長韻,被譽為~古未有的科學詩。全詩洋洋灑灑70句,最後四句寫道:「如斯績業豈易得,寧辭皓首經為窮。琅函寶笈正問世,東風佇看壓西風。」

1962年2月17日,《水杉歌》全文在《人民日報》發表後,陳毅欣然寫了《水杉歌讀後記》:「胡老此詩,介紹中國科學上的新發現,證明中國科學一定能夠自立且有首創精神,並不需要俯仰隨人。詩末結以『東風佇看壓西風』,正足以大張吾軍。此詩富典實、美歌詠,乃其餘事,值得諷誦。」共和國元帥為科學家詩作寫讀後感,不說獨一無二,怕也並不多見。如今,《水杉歌》和《讀後記》都鐫刻墓地前石碑南面上。

挺拔直聳向雲端,氣勢軒昂非等閒的水杉,一度成為「友誼使者」--早在1972年,周恩來總理訪問朝鮮時,就帶去兩公斤水杉種籽,送給金日成。如今,水杉母種已在朝鮮繁衍了子孫後代,成為中朝人民友好的象徵;1978年,鄧小平訪問緬甸時,帶去兩棵水杉樹苗,贈給了緬甸人民,栽種在皇家植物園裡。而美國總統尼克松,當年曾將他的遊艇命名為「水杉」號。水杉的價值和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臨近中午時分,走出廬山植物園的那一刻,我心默想:假如沒有胡先驌,怕就未必有今天的廬山植物園。從這個角度講,他是值得人們永遠懷念與尊崇的!告別廬山植物園一段時間了,想起《水杉歌》中「化石龍骸誇祿豐,水杉並世爭長雄。祿豐龍已成陳跡,水杉今日猶b蘢」的詩句,依稀看到胡先驌先生如同一棵挺拔b蘢的水杉,傲立在廬山植物園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