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詩語背後】滿江紅.蒙山沂水大寫意(下)

2018-12-11

江 鄰

當然,讓蒙山沂水聞名於世的,絕非山窮水惡,亦非水秀山青,而是近代中國的一場風雲際會。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軍隊、國民黨軍隊、共產黨軍隊,在這裡佈下一局三方大棋,大開大合,波譎雲詭。而國共兩黨的博弈,決定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最終,歷史選擇了共產黨。

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山東鬥爭的黨政軍機關都駐紮在沂蒙山區。毛澤東非常重視山東的戰略地位,他說:「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佔和包圍了,只有山東全省是我們完整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北佔東北,南下江南,都主要依靠山東。」

歷史最終選擇了共產黨,首先是人民選擇了共產黨。毛澤東坐鎮延安,佈局全國。他曾經說過,山東換了一個羅榮桓,山東的棋就走活了。山東的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那麼,羅榮桓是怎麼走的這步棋呢?最根本的是重視群眾工作。

羅榮桓的口頭禪是:「有了群眾,就有了糧食,有了戰場,有了兵源,就一定能夠由弱變強,奪取革命的最後勝利。」陳毅說得更直率:「我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們用小米養育了革命,用小推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建國初,毛澤東與柳亞子遊昆明湖。柳亞子問毛澤東,共產黨何以短短三年就打敗國民黨,取得全國政權,用了什麼錦囊妙計。毛澤東回答:人民群眾是最大的錦囊妙計。這個錦囊妙計能否有效,取決於兩點:一是人民群眾的取態,他們必須跟你走;二是人民群眾要組織起來,一盤散沙是沒有戰鬥力的。

共產黨的組織動員力有多強呢?據統計,沂蒙根據地總人口不過420萬,竟有20萬人參軍,120萬人支前,10萬人為國捐軀。提供支前小車32萬輛,擔架61萬副。做軍鞋15萬雙,軍衣122萬件,碾米磨麵11,716萬斤。救護傷病員6萬人,掩護抗日軍政人員9萬人。

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這哪裡是國共雙方軍隊在打?它分明是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或者說,人民群眾自己在跟國民黨軍隊作戰,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當鄉親們喊出「最後一口糧,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口號,這場仗尚未開打,勝負已定。

1947年初夏,國共雙方在蒙山沂水大棋局中下了一茬茩t手-孟良崮戰役。

退守孟良崮的整編七十四師,全副美式裝備,為甲等裝備師,蔣介石的五大王牌師之一。師長張靈甫血性十足,自視甚高,捨身配合蔣介石的決戰計劃:以七十四師為「磨心」,調遣十個整編師增援,形成絞殺大磨,圍殲解放軍華野主力。

張靈甫,黃埔出身,抗戰爆發時,以戴罪之身為蔣所起用,身經百戰,一路從團長做到軍長。靈甫其名,頗有寓意。「甫」為象形字,即田裡長出新苗,古為男子之美稱。「靈」的基本含義有二:一為靈敏,一為靈魂。

小時候看《南征北戰》,以張靈甫為原型的張軍長,惡狠狠地說出「不成功,便成仁」那副光棍形象,迄今記憶深刻。想當年,崖陡林密的孟良崮上,欲立不世之功的張靈甫,力拔山兮氣蓋世,無奈士氣不振,援軍不逮。率部三萬餘人,近兩萬人成了俘虜。十路援軍在蔣介石、顧祝同再三嚴令下,最近的一路才推進到距孟良崮五公里處,炮彈已能打到孟良崮,但終未能解救張靈甫於重圍之中。

不過三個日夜,這位蔣氏政權的靈敏美男子,成了曠野死魂靈。乾坤已變,春風化霾,舊鬼何處託新生?有道是:

十載將軍路,三天一夢殤

春來孟良崮,無處話淒涼

其實,在這場風雲際會中跌落的,何止驕矜的張靈甫。看蔣介石本人,崛起於離亂之世,捭闔於混沌之局,亦是一代梟雄。而且,他還提倡新生活運動,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律己不可謂不嚴。但這些都是小節,若在大格局上輸了,終不免被歷史淘汰,為百姓萬眾所拋棄。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明德英,大山裡一個普通的聾啞農婦,因了這場風雲際會而名垂史冊。她用自己的乳汁,滋養了一位受傷的八路軍戰士。千千萬萬的沂蒙紅嫂,則用自己的乳汁,滋養了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她們催生了新中國,並與新中國一起成長。這就是大格局。

往事如煙,數不盡天地滄桑,說不得蒼生命運,道不完人間真情,化作解衣磅礡的大寫意,融入蒙山沂水之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