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提升安全 出行安心

2018-12-17

張仁良教授 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

最近發生了兩宗嚴重交通事故,奪去多條性命,令人痛心,我謹向死傷者及其家屬致以深切慰問,同時呼籲駕駛者時刻注意路面安全。

上月30日在青衣長青公路發生的嚴重交通事故喚起公眾關注非專營巴士服務的營運安全及服務質素。事實上,非專營巴士在公共交通系統中擔當重要的輔助功能,特別是為學生、旅客、僱員及屋苑居民等特定乘客群組,提供靈活而切身的服務。今次涉事的非專營巴士正是在清晨時分接載機場員工上班。現時全港共有約7,100輛非專營巴士,而俗稱「h巴」的居民服務每日平均接載乘客超過23萬人次,佔整體出行人次約1.8%。儘管非專營巴士載客量不及其他主要交通工具,但也屬於路面公共交通服務的重要一環,政府及業界必須積極攜手合作,提升其安全和服務質素。

政府上星期與業界團體會面,就加強非專營巴士營運安全的措施展開初步探討,可說是踏出了重要一步。運輸署亦會成立特別工作小組,與業界繼續討論及跟進各項提升非專營巴士服務安全的措施。我樂見業界對立法強制規定新登記的非專營巴士必須安裝安全帶及強制規定乘客佩戴安全帶原則上表示支持,而運輸署會就此重新檢視非專營巴士安裝安全帶及規定乘客佩戴安全帶的建議。在發生意外時,佩戴安全帶的確能有助減低受傷的幾率。立法規管外,宣傳和教育亦同樣重要,以提高公眾在乘車時佩戴安全帶的意識。

我理解在現行非專營巴士車輛上加裝安全帶有一定的技術困難。事實上,業界近年購置的新非專營巴士均已配備安全帶,而隨虓~界陸續更換車輛,配備安全帶的非專營巴士數目亦可望得以增加。就這方面,政府應考慮協調和支援業界加快更換舊車輛。新的非專營巴士不但可提供安全帶及其他新裝置,同時亦配合節能和減少空氣污染等環保政策目標。

善用科技不但可減低人為因素的影響,亦可便利營辦商監察司機行車表現及情況,從而提升營運安全。政府建議為非專營新巴士配備車速限速器、俗稱「黑盒」的行車記錄儀及電子穩定控制系統,業界積極表示支持,亦樂意在實際營運情況許可下,測試可否在部分非專營巴士引入車長狀態監測系統(如防撞預警系統等)。隨荋ㄓ刉r駛安全的新技術逐步成熟和普及,為非專營巴士引入相關智能裝置是正確的方向。

非專營巴士司機的職業安全和健康亦同樣重要。營辦商應確保其司機生活和工作取得平衡,從而避免司機疲勞駕駛,保障乘客安全。我十分贊同政府的建議,參考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巴業界的現行做法,為非專營巴士司機的工作及休息時間安排制訂指引,讓營辦商在安排司機工作時有所依循,亦有助確保司機作息平衡,提升行車安全。當然,在制訂相關指引時,不僅要考慮司機的職業安全,亦需顧及業界的實際營運模式(例如人手和車輛調配等)。

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一向由各營辦商按商業原則運作,多年來為市民大眾提供高效、便捷、多元及可持續的服務。然而,經營交通服務絕非只是一門生意,亦是一項公共事業。各營辦商在賺取合理盈利時,必須同時履行社會責任。就非專營巴士營辦商而言,他們應繼續積極推出措施,「軟」「硬」兼施,既提供適切的人力資源,亦要更新巴士裝置,進一步保障道路安全及提升服務水平,鞏固公眾對非專營巴士服務的信心,令市民可以安心出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