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瓊 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1978年11月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至今40年的國家發展定下方向。中國40年改革的成功經驗,就是「摸茈衈Y過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全國上下一心,在出現偏差時,迅速有效作出糾正及調整,中國治理模式已找到符合自己的康莊大道。
今天中國的發展,不論政治、國防、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科技教育、減貧扶貧、醫療衛生、房屋、社保、國際關係都得到極大成就。有關剖析中國改革成功經驗的中外文章、書籍很多,最常見的分析,有歸功於漸進式改革的「中國模式」;有看法肯定由建立經濟特區、沿海區域對外開放的策略,其中包括香港所起的作用;也有強調中國堅決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中央對地方放權讓利,為地方政府提供激勵機制,及發展民營企業。所有以上說法都是事實,但對於改革開放過程中如何避免錯誤及失敗、作出糾正及協調,卻鮮有論述。一些對中國抱蚚h疑態度的批評常說:「中國只有經濟改革,缺乏政治改革」;較溫和的就說:「中國只有行政改革,沒有政治改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改革
十一屆三中全會定調不再搞政治鬥爭,確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中央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40年來,全國互相配合,協調發展。其中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與企業、政府各部門之間在組織結構及功能、立法司法與規劃不斷調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管治模式。這也就是習近平主席於2012年中共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所指:「要堅持『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及理論自信是基礎,是建立制度的依據。文化自信是回歸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哲學理念。就拿政策的決定及執行而言,並不是政策一出來,大家就知道怎麼走,例如建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及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當年的負責官員只是試虓F。
因此,他們都很虛心到處取經,舉辦大量研討會、培訓班,邀請企業家、學者及各界人士作各種形式的交流。1984年,負責開發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是後來曾任廣東省長的朱森林。他邀請了一些香港學者和專業人士在廣州中國大酒店舉辦研討會。當時開發區未有新辦公樓,我們就在廣州文沖船廠辦培訓班。中央只給深圳特區政策,沒有財政支持。深圳在未有完善規章制度下已引進港商,並靠以土地使用權吸引大型國有企業落戶深圳,為深圳今天的經濟發展打好基礎。
因應政府不斷改變職能,由1983年開始直至今天,國務院每5年換屆時,便進行政府機構改革。有一些自詡為「中國通」的人瞎評論,「中國政府一收便死、一放就亂」,無視今天中國從中央到地方不論在職能、效率、財政的分工協調,對各級幹部的聘任、業績評估及問責都作出極大改進。
找到適合中國的康莊大道
在中國銳意改革的大潮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更沒有閒荂C在改革頭30年,因應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全國人大每年的立法數目之多,在世界上也是創紀錄的。近十年則致力完善法律體系,修訂不合時宜的法律,現在已接近完成我國的「民法典」。立法程序嚴謹性不斷加強,履行執法檢查及監督的工作更繁重。
中國40年改革的成功經驗,就是「摸茈衈Y過河」。我們看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全國上下一心,在出現偏差時,迅速有效作出糾正及調整。地方幹部能看全國大局,例如發達省份對貧困地區、農村及少數民族地區的扶助,致力實現環保政策的硬指標,對義務教育的全面落實等等,都反映中國的治理模式,已經找到符合自己的康莊大道。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評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