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港大演講】范迪安:「新風景」繪港都市生活

2018-12-20
■范迪安昨日於港大演講,探討「美育」理念在近百年中國藝術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范迪安昨日於港大演講,探討「美育」理念在近百年中國藝術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展現香江歷史人文內涵 倡「美育」引領社會風氣

「香港牽動我的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美術創作展」,除了有大型展覽外,還有一系列的講座陸續舉辦。昨日上午,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范迪安教授於香港大學群芳講堂開講,范迪安以《百年美術 百年美育》為題,與在座聽講者分享20世紀以來中國藝術史之變革發展軌跡、「美育」的理念在近百年中國藝術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繼承「美育」概念在當今社會美術教育中的責任擔當、引領社會風氣中的現實意義。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

講座中他分享20世紀中國美術不同發展階段中,美術發展與時代精神的關聯互動一直未曾間斷。而對於蔡元培在世紀之初提出的「美育」概念,他則指出,不同於「美術」,「美育」從古至今都具有社會性,因為以美動人,是超越課堂的教育,是滲透在社會生活中、用美學的修養和情感對公民進行感性認知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素養的「特殊的教育」。

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范迪安指出,藝術亦同時發展出不同的樣貌以回應時代。這種回應,不僅體現在繪畫內容上,更體現在藝術的美學形式上。

同時,時代下產生的藝術作品,又可反過來引領社會的審美風尚。

藝術回應時代引領審美

他舉例說,中央美院前院長靳尚誼的繪畫《塔吉克新娘》,當中描繪了少數民族的女性,畫中他將古典油畫的技巧和中國少數民族形象結合,變成了一種新的美學趣味,塑造出安靜、典雅的人物形象。而時值文革時期,中國人對於典雅的審美趣味已經被摧殘,上世紀80年代這種趣味再度得以恢復,其中藝術載體功不可沒,又如袁運生在首都機場的壁畫創作中,首度將人體納入公共藝術,在當時可謂一場思想解放。

大規模藝術表達港風景

對於今次創作展,范迪安指,此次展覽最大特點之一,即是「大規模地對香港城市景觀和地域生活進行藝術表達」,而其背後支撐者則是一種「新風景觀念」。

他解釋說,所謂新風景,即為畫中所繪不僅是一處風景,更是通過畫風景來畫歷史;通過畫風景來畫人文內涵;通過畫風景來畫生活的特點。「所以這次的展覽裡,可以說有三種風景:歷史的風景、人文的風景、生活的風景。」

他說,中央美院的藝術家在此次創作中便由此三個角度出發選材,畫出心中的香港之景。「比如畫家透過《馬照跑》反映香港的傳統和繁榮,透過描繪港珠澳大橋來反射今天時代下的新變。同時也用這些主題的繪畫反映一種新的美學理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