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佛山木版年畫祈福迎祥

2019-01-15
■童樂圖--放風箏(傍邊畫)■童樂圖--放風箏(傍邊畫)

近百件作品寄願景 展地方文化風采

始於宋元,興於明,盛於清和民國早期,作為華南地區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佛山木版年畫清初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年畫齊名,並稱「中國四大木版年畫」。 佛山木版年畫不僅寄託了民眾除舊佈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還具有濃郁的嶺南地方文化特色。1月10日至4月,由大連博物館和佛山市博物館共同承辦的「祈福迎祥-佛山木版年畫展」在大連博物館啟幕,共展出99幅佛山木版年畫代表作。■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宋偉

佛山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程宜指出,佛山木版年畫在清代鼎盛時期,從業店坊達200多家,從業者超過4,000人。抗日戰爭以後,由於戰爭的破壞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本地年畫行業逐漸式微。1949年,還保留馮均記、楠記、廣記等十餘家年畫生產作坊和伍彩珍、伍萬安堂、怡雅堂等十幾家年畫銷售店舖。

1956年,佛山市政府決定將承載茞`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佛山木版年畫,加以搶救、傳承和發展。同年,成立了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邀請廣東美術家協會等單位的多位著名美術家、民俗學者搶救、弘揚和開發佛山木版年畫藝術。美術家們在繼承佛山木版年畫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要求和群眾審美情趣的變化,大膽創新。1959年前後,湯集祥、侯文發、楊永雄、張拔、林載華等美術家創作了一批具有時代精神又保留鮮明佛山地方特色的新木版年畫。近年,也零散有一些新的木版年畫創作。

佛山年畫的樣貌

如今,佛山木版年畫僅剩「馮氏世家木版年畫」仍在繼續生產,生存維艱。其生產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創作畫稿、雕版、印刷、開相、描金、填丹等,每一項工藝都關係到木版年畫的質量和意境。

程宜介紹,佛山年畫的主要色彩為黑、紅、綠、黃四色,黑色為線版,彩色為套印色版,逐色套印。套印技術非常講究,稍失尺寸就會錯位。套印完成後對人物面部進行渲染,使畫面增強立體層次感。若是精品,還需工筆描繪細節。描金多用於表現人物的服飾輪廓、衣紋和裝飾紋,使畫面顯得金碧輝煌,一般年畫精品才有描金的工序。而填丹則是將年畫四周空白染為橘紅色,使畫面充滿新年的喜氣。這是佛山木版年畫極富特色的固色材料,所用的顏料是佛山當地生產的硍硃,有防潮、防霉、防曬功能,茼漇嵺Y使常年遭受日曬雨淋也不易褪色,故有「萬年紅」之稱。

佛山木版年畫包括門神畫、門畫、神像畫、觀賞畫等種類。其中,門神畫(門畫)專供歲時節慶張貼在戶門、廳門、房門等處,寄託了民眾除舊佈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因張貼位置、發展歷史和題材內容等差異,又可以分為門神畫與門畫。

木版年畫中的「神」

門神畫成雙結對,貼於雙扇大門,畫神守門,取意防鬼鎮宅,它是中國最早的繪畫題材之一,在戰國時已具雛型。漢代門神畫雖已流行,但只限於衙門,或權貴的朱門大戶。隋唐時代佛教盛行,促進了木版印刷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木版印刷門神的興盛。廟門、廚房、庫房等屋室門上,無處不施以門神。至明清,尋常百姓家的大門都會貼上秦瓊、尉遲恭等神守護。佛山最受歡迎的門神畫是持刀將軍。

門畫則是門神畫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產物,門畫多張貼於家庭成員的居室門上,寄託美好的希望與祝願。明清時期,「加官進爵」、「利市仙官」、「狀元及第.天姬送子」、「梅花童子」等均為佛山盛行的門畫題材。

佛山民眾將道教、佛教、民間信仰、儒家經典中的角色和各種手工業、商業行業祖師都俗稱為「神」,神像畫指的就是這些「神」的肖像畫。清代,面積不足七平方公里的佛山鎮,擁有大小寺、廟、觀、庵、祠等160多座,祀奉了中國民間大部分的神祇。熱鬧的祭祀活動一年到頭幾乎未停息。因此,神像畫在佛山木版年畫中佔很大比重,主要有北帝、關帝、龍母、洪聖、紫微、鍾馗、觀音、張天師、華光、魯班和華佗等神祇。

年畫可以看歷史

觀賞畫包括歷史故事畫、裝飾畫、祥瑞畫等,主要用於新年和喜慶活動的室內外環境裝飾、遊藝工藝品裝飾,既可觀賞,又兼顧實用,還起到傳播知識和教諭的作用。

程宜介紹,歷史故事畫是佛山木版年畫的重要品類,它以世人耳熟能詳的特定人物、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為題材創作,深得民眾喜愛。裝飾畫則題材多樣,有人物故事、山水風景、花鳥蟲魚、娛樂生活和花邊圖案等,規格有獨幅畫、藏鏡畫、四屏畫、傍邊畫、燈畫等,是在佛山非常流行的木版年畫類型。祥瑞畫通常應用人物、花卉、飛禽、走獸、器物等形象,用借喻、比擬、象徵、諧音等表現手法,體現祥瑞、平安、消災辟邪等含義,寄託茪H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