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 研究員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剛剛公佈,《規劃綱要》明確了大灣區建設的指導原則、具體定位、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會從規劃的編制轉到規劃的落實中。在落實具體規劃時,要緊緊圍繞規劃的各項重點任務。其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各項任務的重中之重,也是大灣區規劃的最大亮點。要形成這樣一個優質灣區,就需要明確大灣區的建設願景是形成教育高地、生態灣區、綠色灣區、健康灣區等。如何建設一個教育高地呢?這就要挖掘比較優勢,形成合力,特別是港澳的比較優勢,調動其參與大灣區建設的積極性。我認為,教育領域作為香港相對於內地的優勢領域,應成為大灣區合作發展的優先領域。
便於港澳同胞認同國家戰略
對於融入國家戰略,部分港澳居民擔心「被規劃」、「被融合」,存在抵觸心態。教育是民心工程,三地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文化認同感強,優先選擇教育人文領域合作阻力相對較小。同時,通過教育合作,引導港澳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可增強其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
近幾年來,香港整體競爭力出現下滑,金融、創新、航運等原有傳統優勢正逐漸消退,部分領域被內地趕超。但是,國際化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的教育質量卻仍是香港的亮麗名片。其國際化程度高,與世界頂尖科研機構、一流科學家交流頻繁,國際影響力遠超內地。2018年,四所香港高校進入世界百強,而內地大灣區沒有一所。通過對接教育資源,可發揮港澳優勢,補齊大灣區內地教育發展短板,推動內地快速融入國際智力體系。這既是國家所需,也是香港所願。
國際化教育體系是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便於吸引高端創新型人才集聚。大灣區要建設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經濟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就需要建設國際化教育體系,打造國際教育高地,培養集聚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紐約、東京和舊金山等世界級灣區之所以能夠持續繁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擁有高水平的國際教育體系。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它需要中國教育走向世界、融入世界,進而引領世界教育發展。而教育領域因其特殊性,其如何對外開放需要在特定區域內先行試驗。國家推進大灣區建設的考量之一,是將大灣區作為改革探索的試驗田,希望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利用制度差異,為各領域全面對外開放進行經驗探索。大灣區內存在不同教育體系,在此探索合作模式,借助港澳搭起中國教育走向世界教育的橋樑,有利於建設教育強國。
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教育領域的合作能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民心相通架設橋樑,人才培養為沿線各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提供支撐。但是,沿線國家教育體系、水平、基礎等不同,開展教育領域合作存在不確定性。而大灣區存在多種教育體系,在此先行探索,再將相關經驗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體實踐中,能有效支撐這一戰略的實施。
儘管大灣區擁有全國數量排名前三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資源,但與紐約、東京、舊金山等世界一流灣區相比,教育實力仍存在顯著差距,突出表現為大灣區內地九市缺乏世界頂尖的高水平大學。大灣區內雖有五所世界百強高校,但均在香港。
國際創新型人才流動時,當地能否為子女提供國際化教育是重要的參考指標。港澳採用國際化教育體系,與國際教育資源深度對接,會成為他們的優先選擇地。而內地教育領域比較強調意識形態,專業結構、課程設置、管理模式與國際通用性存在差距,對外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也不夠,一定程序上會限制其聚集人才的吸引力。 (未完,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