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強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榮譽主席兼首席會長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大灣區的發展目標及定位、各城市的規劃發展作出了全面佈局,清楚列明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個戰略定位,為大灣區建設描繪藍圖,為各城市參與大灣區建設明確定位。大灣區是國家級戰略,當然需要有規劃和佈局,全世界的灣區都需要縝密的規劃,大灣區規劃綱要不但廣泛吸取香港各界的意見,而且在規劃上充分發揚香港的優勢,是為香港以及其他大灣區城市「度身訂做」的規劃,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落實,香港更要快馬加鞭。所謂香港「被規劃」論,不但是一派胡言,更是企圖阻撓大灣區建設,倒香港米。
粵港澳各地過去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定位和規劃,屢屢出現一些重複建設以至惡性競爭的問題,大灣區規劃綱要正為大灣區各核心城市如何定位、如何協調發展提出方向。對香港而言,綱要對香港的定位,最重要的是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及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這個定位其來有自,在「十三五」規劃時,已經就香港未來發展作出類似定位,說明這是中央對香港一個長遠的部署及規劃,金融加科技將是未來香港集中發展的方向。
明確整體規劃及各城市定位
規劃綱要為香港參與國家發展指明路向,掃除路障,更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讓廣大市民都可以享受到政策紅利,一是為香港產業可利用大灣區的經濟腹地,通過在大灣區內發展不同的產業園區,協助香港高增值產業突破發展樽頸。二是綱要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發展區域。香港現代化服務業的人才,將可以在大灣區開拓巨大的發展空間。三是大灣區銳意建設成一個綠色、宜居、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城市群,為港人北上生活工作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隨着逐步實現港人的「國民待遇」,將為港人北上生活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必須指出的是,要推動大灣區建設,必須有全面而周詳的規劃,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能夠保持強勁增長的一大「法寶」。然而,大灣區規劃卻遭到反對派人士的惡意抹黑,指香港「被規劃」,一些激進反對派政客更誣稱「大灣區發展是『賊船』」,甚至恐嚇說「大灣區毒害整代人」云云。其實,所謂「被規劃論」根本是一個假議題,更是一派胡言。
大灣區規劃的制定,香港社會各界熱烈討論,建言獻策,中央也充分吸納香港的意見。特首林鄭月娥指出,《規劃綱要》起草過程中,特區政府便積極參與草擬過程,《規劃綱要》文本吸納不少特區政府的意見;《規劃綱要》的制定過程中吸納了各界意見,她親自出席有關大灣區的論壇就不下十次,所以不同意香港「被規劃」的說法。
「被規劃」之說捕風捉影
至於指大灣區規劃損害「一國兩制」,更是顛倒是非。「一國兩制」為大灣區提供了面向國際、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制度,既可連接大灣區,又可聯通國際,「一國兩制」正是大灣區的制度優勢,何來削弱?
《綱要》第二章第二節中的《基本原則》說明,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國兩制」,且依法辦事,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 差異有機結合起來,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足以反駁反對派的謬論,他們在反對前究竟有沒有看過綱要?
《綱要》綱要已出台,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都應培養、樹立融入發展意識,研究具體執行方案,將規劃綱要落實好,把握大灣區紅利,切勿糾纏什麼「被規劃」、「被蠶食」等謬論,徒令香港浪費時間,錯失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