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為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更廣闊的平台。不過,要到另一個地方就業、創業,普遍港人都會關注相關稅務安排、資歷互認、勞工保障及有何優惠措施等,不少港區代表、委員針對港人對大灣區是否「宜業」的關注提出建議和提案,冀鼓勵更多港人把握機遇,北上大展拳腳,也讓他們更易在大灣區扎根發展。
稅務安排是眾多建議和提案中最熱門的選項。有見現時港人若在內地居住超過一定時間,連境外收入亦須向內地繳稅。民建聯建議豁免內地港人的境外收入徵稅,取消目前比較繁瑣和複雜的備案制度,並建議讓持有回鄉證的個人為香港的稅務居民,毋須繳納內地的個人所得稅。
林龍安代表就建議內地有關部門,考慮對港澳同胞與內地工作無關的境外所得,豁免繳納內地的個人所得稅。同時,參考香港低稅的做法,給予赴大灣區工作的香港居民,其內地個人所得稅減半徵收的稅務優惠,並落實大灣區「港人港稅、澳人澳稅」政策。
蔡加讚委員則建議為特定產業的外籍人才提供類似「港人港稅」的優惠稅負,令大灣區成為國內最能吸收國際高端人才的地區。他還建議進一步放寬針對特定產業外籍人才的工作簽證要求、提升廣東高等院校的國際化程度等等,提高大灣區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
龔永德委員建議在大灣區內先行先試,對已取得居住證的港澳台同胞的境外所得,除與他們在內地工作或內地資產有關的部分外,免徵個人所得稅,以讓港澳台同胞可放心在內地居住、工作和生活。
設立平台 方便互認資歷
全國政協常委林淑儀就關注到資歷互認的問題,建議廣東省及香港特區政府設立大灣區職業技能合作及溝通工作架構,及組成一個由工會參與、官方支持的平台,促進兩地資歷互認的對接工作,為灣區內廣大職工發展謀福祉。她建議資格互認以國家職業資格與香港資歷架構的資格作互認的基礎,並先以飲食、美容、美髮及焊接作為試點項目。
社保未滿期 允領款續供
林淑儀同時關注到港澳人士參與社保的安排,建議讓未能在內地工作期間供滿15年社保的港澳人士,可以領取其社保賬戶中的供款,亦可選擇繼續供款;至於已達退休年齡但未達15年供款年期要求的港澳人士,則可選擇買斷剩餘的社保年期。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委員建議成立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專業大聯盟,為到大灣區發展的中小微企和專業人士,提供諮詢和業務配對的平台,除了涵蓋傳統的幾個專業界別,也可涵蓋金融分析師、保險、護理、創科等專業。
黃英豪委員亦十分看好大灣區對人才的吸引力,他建議中央政府協調灣區內粵港澳三地政府的工作,鼓勵三地加強合作,共同採取措施,建立起一整套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機制,鼓勵世界最新科技來大灣區研究和落地,依靠科技創新來推動大灣區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