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法治不彰只會令毒瘤不斷擴散

2019-04-04

何君堯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長期以來,尊法、懂法、守法,是絕大多數香港人的行為準則。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本土」和「港獨」勢力一再試探香港法治的底線。一些以「民主」為借口的違法行為被判無罪或輕判,沒有起到懲戒的作用,給青年人不良的影響,令毒瘤不斷擴散,甚至令社會上出現輕視法律、不願守法局面。

最近發生的兩個案件便是其中典型,無論是梁天琦等4人暴動案重審,還是吳文遠掟三文治案,都存在一定的爭議,引起社會嘩然。筆者認為,這兩次判決影響深遠,如果未能彰顯公義,令嫌疑人脫罪,反有縱容暴力之嫌,對此,律政司應在詳細研究法庭判詞後提出上訴,以撥亂反正,維護香港的法治公義。

梁天琦脫罪引起一片嘩然

發生在2016年大年初二的旺角暴動案,4名被告梁天琦、李諾文、林傲軒和容偉業被控暴動、非法集結、襲警等7項控罪,近日,陪審團經歷長達44小時商議,除未能就一項非法集結罪達成裁決,但其餘控罪均有裁決,被告容偉業,被控6罪,有3項控罪被裁定罪名成立,但當中梁天琦、李諾文和林傲軒被裁定在涉及砵蘭街的暴動罪不成立,引來極大反對聲音。

梁天琦在旺角暴動中被控4項控罪,去年5月陪審團已經一致裁定他在亞皆老街的暴動罪成,加上他承認襲警,兩罪刑期同期執行,判監6年,至今服刑逾9個月。既然梁天琦在亞皆老街已被判有罪,而且有充足證據表明他當晚均在參與暴動,沒理由從一條街後走到另一條街,就變成無罪之身,是次判決令人匪夷所思。

吳文遠案涉嚴重不公

這樣的判決結果勢必在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很可能會令年輕人誤以為以後有人對社會不滿,就可訴諸武力。筆者認為,雖然有關判決已獲陪審團7比2高比例通過,但律政司應當重新審視案件,可從其他方面作仔細研究,考慮應否上訴!

另外一件引起爭議的案件是吳文遠案。社民連主席吳文遠 2016 年向時任特首梁振英掟三文治,最後掟中梁身旁的總督察劉泳鈞,吳文遠原審被裁定普通襲擊劉泳鈞罪成,判監 3 星期。但高等法院上訴庭近日裁定吳文遠上訴得直,無罪釋放。

雖然是次判決帶來不少質疑,但法庭也點明吳文遠的行為實際觸犯「普通襲擊」罪行。吳文遠向梁振英投擲三文治,梁振英彎身避開,身後的署理總督察劉泳鈞用手擋格,三文治擊中他的手背。可見,吳文遠的犯罪意圖是襲擊梁振英,這個意圖轉移至署理總督察身上,符合普通法上的「惡意轉移」 (transferred malice)原則,完全可以定罪。不過,法官在判詞中指出,控方必須證明吳針對梁的襲擊行為,最後轉移由劉去承受。惟法官翻看新聞片段,認為劉表現從容,只是雙手稍為有點動作,看不到劉有半點憂慮會被襲擊,只是本能反應「伸手擋格」,這當然不構成普通襲擊,故認為定罪不穩妥。

但事實上,以神情來判斷他們是否憂慮受到襲擊,更以此推翻受襲者的證供,這是一個相當錯誤的推論。試想,如果有被害人正常行走,有襲擊者從背後上前襲擊,在受到攻擊的那一刻,被害人沒有心理的準備,也沒有表露出任何憂慮的神情,我們就可以判斷這個行為不構成襲擊嗎?如果只是因為法律「技術」原因,令施襲者有法隙可遁,令眾目睽睽下的暴力手段可以逃過刑責,不能不讓人痛心。

所幸的是,律政司在詳細研究判案書和主控官的報告後,決定以案件裁決涉及具有重大而廣泛重要性的法律論點,以及有實質及嚴重的不公平情況為由,申請上訴許可。希望最終公義能夠得到彰顯。

法律不容許任何暴力

之所以聯繫這兩件案子,是因為其重要性不僅在於本身,更在於背後對社會的影響。如果違法者接二連三地脫罪,在法庭上被放生,會給香港社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會讓市民誤以為法庭在縱容以爭取民主自由之名而使用暴力的行為,誤以為施襲行為正確合法,這等同變相助長違法的氣焰,是對香港法治的衝擊,將會後患無窮。

因此,對於一些涉嫌不公的案件,律政司一定要上訴,必須以行動提醒那些為脫罪而自喜者及廣大年輕人,不要心存僥倖而去犯事,在香港違法者必定會被繩之以法,不會有例外,正如梁天琦仍在為另一宗暴動罪服刑。

當然,除了年輕人應該警醒以外,社會上應該留意那些在背後慫恿、煽惑年輕人上街暴動的罪魁禍首,這些人同樣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不斷以「違法達義」荼毒年輕人的戴耀廷,以及眼下正引起社會各界極大憤慨的李怡。尤其是李怡,近日他以「報應」為題,用不堪入目的文字侮辱已經逝世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其後又被爆出他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翌日,於《蘋果日報》撰寫一篇蒙昧良知的文章,形容大地震中的罹難者受到「天譴」等等。這樣的行為已經到了喪盡天良、泯滅人性的地步!

更可怕的是,在2016年後,李怡多次撰文鼓動「港獨」分子,稱「香港人想要什麼,就去力爭,前怕狼後怕虎難道虎狼就會客客氣氣地不來嗎?」;「一個中國是現世最大謊言,『一國兩制』則是次大謊言。」等等,宣揚「港獨」危險思想,毒害了一批又一批香港青年。

李怡還對「港獨」分子高度讚許,無數次在專欄露骨表態支持,例如,李怡稱「他們可以說是香港第一批政治犯。如果他們是我的孩子,我會既感驕傲也感沉重」。他還對誤入歧途的青年表示「同情」,認為「或許(梁)天琦會收到很多信,但對一個因道德高尚而被囚的義士來說,鼓勵的話總不會嫌多」、「梁天琦不顧個人利益的抗爭、妥協、抗爭,顯示這一代年輕人沒有任何包袱。對香港政治與思潮,是一次震盪」等等,將梁天琦包裝成青年的「榜樣」,令人極為憤慨。

筆者認為,不僅對於不公的判決要堅決上訴,以彰顯法治,政府也應思考如何引導那些邊緣青年回歸正途,對於一些企圖荼毒年輕人的背後黑手,要堅決予以遏制,撥亂反正,絕不能姑息縱容,否則只會使「毒瘤」不斷擴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