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中國與全球化論壇聚焦共建「帶路」

2019-04-15
■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開幕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燁  攝■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開幕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由全球化智庫(CCG)和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CAFIEC)聯合主辦、聯合國駐華代表處(UN China)協辦的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昨日在京舉行。多國駐華使節和國際人士圍繞「一帶一路」提供的多國合作新平台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等話題展開圓桌討論,並認為此倡議在全球化4.0中發揮的積極推動作用,將助力打破保護主義壁壘,建立多國合作的連通性。

上月,中國和意大利在羅馬正式簽署了政府間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而意大利也成為首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的G7國家。

意大利駐華公使馮竹森透露,雙方還達成了遵守各自國際義務的共識,即意大利依然保持歐盟身份並遵守歐盟的相關規則,所有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項目也將遵循經濟、金融、財務、社會、環境的可持續性標準,並保證公平的市場競爭。他表示,意大利相信「一帶一路」將是一條互聯互通的大道。

愛爾蘭駐華大使李修文則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很好的基石,愛爾蘭對此也非常感興趣,也想要尋找到與中國形成合力、在多邊規則之上共建互聯互通的方案。「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能在歐盟和亞洲之間更好地建立連通性。」他說。

華擴開放 非洲獲機遇

與歐洲國家的反覆審慎不同,大多數非洲國家早已擁抱了「一帶一路」倡議,他們期待即將到來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能夠為非洲找到更多發展機遇,並更好地對接非洲自身發展方案。

來自非洲的加納駐華大使愛德華.博阿滕稱,加納早在2017年6月就加入「一帶一路」大家庭,他相信「一帶一路」倡議是窗口、也是平台,能夠幫助加深國與國之間的討論,建立共識以及新的互聯互通渠道。

「中國擴大開放對非洲國家意味着前所未遇的巨大機遇。」博阿滕說,「希望中國市場能幫助加納種植可可的農民實現某種程度的脫貧。」

參與其中 才有權評「帶路」

圓桌討論中,有些外國嘉賓對「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透明度提出質疑。對此,古巴駐華大使米格爾.安赫爾.拉米雷反駁指出,所謂「透明性」,只有外部的人才會談論,而真正和中國打交道的這些國家並不會抱怨透明性。

「比如你問拉美和非洲的國家,他們會非常高興和中國合作,並不會有透明性的擔憂,」拉米雷說,「只有第三方的人在談論透明性,但是,只有真正參與其中的人才有發言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