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藏資訊】200件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 「吳王夫差」青銅劍現身

2019-04-25
■戰國晚期青銅犧尊。■戰國晚期青銅犧尊。

戰國晚期青銅犧尊、「吳王夫差」青銅劍、連現代工藝都無法還原的獸柄青銅豆......日前在國家博物館開幕的「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為人們推開了一扇了解齊文化的窗戶。近200件(組)來自山東的重要文物與觀眾見面。

據介紹,該展覽以齊文化腹心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至秦漢時期的精品文物為主體,以時代演進為脈絡,力圖讓觀眾對海岱之間的齊地文化面貌有更加直觀、深入的了解。展品數量達到近200件(組),其中一級文物60件、二級37件、三級34件,從新石器時代延續到秦漢時期。展品大多出土於臨淄齊故城及其周邊,還包括高青、臨朐、海陽等地的重要考古發現,堪稱山東地區最能代表齊文化特色和發展水平的代表性考古遺物。

此次展覽分為「多源同流」「競爭稱雄」「融歸一統」三個單元。「多源同流」介紹自新石器時代至商、西周時期的齊地考古學文化面貌;「競爭稱雄」 介紹春秋戰國時期齊地的文化面貌及其特色,重點突出齊都臨淄、世家大族、邦國關係、歷史拐點、禮儀變革等;「融歸一統」主要介紹秦漢時期的齊地郡國文化,重點突出齊文化逐漸融入秦漢統一王朝並最終演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過程和趨勢。

展品中有一件「吳王夫差」青銅劍,是1965年從山東平度縣廢品收購站徵集來的。「吳王夫差」劍是春秋末年吳國以其國王夫差的名義鑄製的銅劍,因鑄製精良而聞名於天下。此劍有銘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元用」。公元前485年,吳王乘齊國內亂之機派軍自海入齊,對齊國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最終,齊國取得勝利,這柄銅劍或許就是齊人繳獲的戰利品。

展覽中還有一件重要文物「銀豆」,是齊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豆是中國商周時期常見的器形,為盛放調味品的器皿,質料有陶、漆、竹木以及青銅等。青銅豆出現於商代晚期,盛行於春秋戰國。銀質的豆較為少見。據考證,這件銀豆是中國「絲綢之路」最早的見證。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曾在中國館展出,是當時從山東省抽調的唯一一件文物。

據悉,該展覽由國家博物館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淄博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展覽將持續到7月9日。近期,採用與地方文化、文博單位聯合辦展模式,國博已相繼舉辦「江口沉銀」「禮出東方」「古蜀華章」「大唐風華」「漢世雄風」等精品展覽。■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