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獨家風景】在質疑中堅持

2019-05-23

呂書練

一代建築大師貝聿銘以一百零二歲的高齡逝世,算是笑喪。他的一生,留下無數美幻絕倫的建築作品,予人驚異,也予人想像。由於他的華裔身份,加上跟香港的深厚淵源,他的事跡,只要稍留意新聞的人都知道一些。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除了天賦和勤奮外,其性格和人格也往往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他堅持下去並形成風格的關鍵。

今日人們看到貝聿銘的作品,都驚嘆於他的灼知和遠見,但當初他接手這些項目時,乃至提供設計方案到作品完成時,都曾引起很大的爭議,反對/批評聲音不斷,不少更帶有污辱性。無論是身為生活在西方世界的東方人,還是回到東方工作的外籍人,他的邊緣身份總惹人質疑。可幸的是,他堅持了下來。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尚未成名的他在眾多強勁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甘迺迪遺孀積琪蓮選中負責設計甘迺迪圖書館時,受到頗多質疑和批評,甚至遭國會議員公開責難。但他隱忍了,也成功了。

到了受邀到巴黎設計羅浮宮主入口時,其美籍華裔的身份遭到保守和高傲的法國人質疑,而其出格的埃及金字塔造型方案出來後,更惹來一面倒的批評和民意壓力,指他破壞了環境的和諧感,以及貶低法國文化,鄙視、謾罵,甚至遭女人吐唾液,猶如過街老鼠,他也坦然面對,並親自作出金字塔模型,以助理解和釋疑,當然,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的說服工作也很重要。

即使成名之後回到香港設計中銀大廈時,也被人批評為破壞風水;而將現代元素融入伊斯蘭文化而設計的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也惹部分宗教人士不滿......但他都沒放棄自己的原則底線,這不但是秉性使然,也是藝術家的擔當。

畢竟,無論是作為一個外來的陌生者,還是自己的創新意念,要得到一般民眾和外人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做溝通和說服工作,更需要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真誠。而非意氣用事或輕易放棄。

在今日眾說紛紜又常惹爭議的香港社會,貝聿銘的處事作風倒值得有關人士借鏡。當然,外界的質疑或批評並非完全無理,重要的是用心傾聽,畢竟,自己的方案在沒經過大眾檢驗前,也未必真的完美。化他人的批評乃至攻擊為良性的建議而反省,必要時作出非原則性的調整,才會達至互惠共贏,大家都開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