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教育應當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中醫藥法》中有明文規定。但是,當前中醫藥院校教育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結合得還不夠緊密。
「在大學學習中醫藥學,本來就有點『中不中、西不中』,參加規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又比較『西化』,中醫藥人才培養是不是應該突出自己的特點?規培採用『師帶徒』的方式是不是更好?」調研期間,安徽省亳州市華佗中醫院的一位年輕醫生說了自己的心裡話。
中醫藥學的實踐性、經驗性很強,以師帶徒的「師承」方式是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法寶。不過,調研組在走訪部分「國醫大師」工作室和「名老中醫」工作室時發現,他們培養的弟子現在無法獲得學歷上的認可。
對於人才培養,調研組建議加大「西學中」的比例,增加醫學院校中醫課程的比例;將中醫院校培養和師承培養結合,恢復第六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員獲得相應學歷的政策;對中醫藥學院士、中醫醫師晉陞職稱、中醫院校畢業生的評價要有自己的特點,不能完全照搬西醫評價體系。
「現在讓我煩惱的是人才招來了也留不住,因為待遇低、發展空間小。」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中醫院院長朱長鈞說。
據調研組了解,一些基層中醫院乏人乏術的問題突出。在壽縣中醫院調研時,壽縣縣長程俊華給調研組提供了一組數據:全縣醫療專業技術人員1,400多人,其中中醫類專業技術人員還不到兩百人。在黑龍江省大慶市調研時,調研組了解到,全市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僅佔執業醫師總量的14.72%。
兜住基層「網底」,需要提高基層中醫醫師的待遇,這是調研組的一致觀點。委員們認為,獲得基層中醫師資格的可參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待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待遇。對於留住人才問題,委員們還建議創新人才引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