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科技的推展,除促進經濟多元化及持續增長,亦可為社會帶來進步及改善民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表示,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曾推出多項數碼共融措施,其中「長者數碼外展計劃」教導長者使用手機等裝置,幫助他們融入數碼科技社會。由資科辦資助的11間長者學苑,亦為社區長者提供進階數碼培訓,預計共有1萬名長者受惠。
楊偉雄昨日發表網誌指出,早前探訪灣仔一間護理安老院,令他印象深刻,因院舍利用勞福局去年設立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購置多項科技應用產品及方案,例如結合虛擬旅程體驗的復康運動單車等。這些科技應用不但有助長者復康保健、為生活增添樂趣,亦加強護理人員的照顧能力及減輕他們的壓力。
他表示,多年來,創新科技署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樂齡科技相關的應用研發。例如獲得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研發的紅外線熱能感應警報系統,利用熱感及數據分析取代錄影,偵測到長者發生意外時,及時通知護理人員。
這系統已獲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採用。基金至今已支持80多個項目,總額接近2.7億元。
他又指,資科辦在過去數年推出多項數碼共融措施。由2014年開始推出3輪各為期一年的「長者數碼外展計劃」,資助非牟利服務機構到安老院舍、日間護理中心和長者的家居,教導長者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新科技裝置,幫助他們融入數碼科技社會。
楊偉雄:成功改善婆孫關係
楊偉雄續說,有隱蔽長者參與計劃後,主動到社區中心與其他長者一同參加資訊科技課程等活動。亦有院舍長者在學懂使用社交平台後,成功改善與家人特別是婆孫關係,令她們非常高興。計劃目前受惠長者逾5,700名。
他表示,資科辦已於2018/19年度將計劃恒常化,每輪計劃運作期延長至兩年,而服務對象亦已擴展至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利用科技協助延緩他們的認知退化。
外展計劃以外,資科辦今年亦資助11間長者學苑,為社區長者提供進階數碼培訓,並已於上月陸續推出培訓課程。課程涵蓋智能理財,教導長者利用數碼科技管理日常開支、退休儲備等。
長者在完成培訓課程後,更可成為其他長者的導師,協助更多長者達至數碼共融。新一輪外展計劃及培訓計劃的目標,是讓1萬名長者受惠。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