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隨想國】閒話貓狗

2019-07-19

興國

朋友養的狗隻,曾經咬傷過另一狗隻,那是在遛狗的時候,忽然有狗隻吠叫,引起了一陣混亂,事後朋友當然負責被咬傷的狗隻全部醫藥費。從此遛狗就避免到人多和狗多的地方。因為如果咬傷的是人,事情就大了。

想起一個西方的笑話,說有人去敲私人醫護診所的大門,一直敲一直敲,裡面醫生很憤怒地把門打開,指着門前掛着的診所看診時間表說,認識字嗎?知道已經過了看診時間了嗎?敲門的人說,我知道,但咬傷我的狗不知道呀!

狗咬人通常都是咬陌生人的時候居多。貓就比較不一樣了,未曾見過貓咬人,只見過貓用爪子去把人抓傷。可是多數時候,被抓傷的卻是貓的主人,特別是主人替貓修整爪甲的時候,不小心觸痛了牠,牠便會不管你是誰抓向對方。

有些人愛貓成癡,認為自己的愛貓不但會聆聽自己說話,更有人認為牠的貓也會說話,比如曾經就有人說,牠的貓會叫自己的名字。有人問貓叫什麼名字呢?主人說,牠叫「喵」。更有人認為自己的貓很聰明,還會計算,因為貓的主人只要問貓一減一等於多少,貓都瞪着主人,那表示是零不是嗎?

不管認為自己的愛貓愛犬怎樣,養貓養狗,多數都是為了個人獲得慰藉,可以對貓狗說說心裡話,而且都是沉默的好聽眾。但曾經看過一種說法,是宮廷裡養貓,並不是為了排解宮廷裡沉悶的生活,也不是為了向貓兒傾訴心事,而是一種性教育。

那是在明朝,自從大明建國之後,宮廷裡便養了很多貓咪,那不是為了增加生活情趣而養的,因為朱元璋曾說:「子孫生長深宮,恐不知人道,誤生育繼嗣之事。使見貓之牝牡相逐,感發其生機。又有鴿子房,亦此意也。」

原來養貓是為了提醒後代生育繼嗣的道理,而現代人養貓狗,卻是不少獨身者為了有隻寵物作伴,是不是有點諷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