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信而有征】寺廟與慾望

2019-07-29

劉 征

在杭州靠近靈隱的上天竺有兩樣東西特別惹人遐想,一樣是吃的--法喜寺五塊錢的素齋,另一樣是書--佛學圖書館。想像一下,找一天有空,一大早上山入寺,拜了佛,吃過素齋,就到圖書館看書,直到天色轉暗才下山回家。假如有午睡的習慣,就趴在圖書館的桌上對付一下。這一天就過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愈是天天加班的人,愈嚮往這種慢節奏。幾次三番遐想下來,夢境就升騰成了理想,生活當中的不滿意會一點一滴變成它的反面,在想像的此地一一成真。畢竟飯和精神都有了,其他的,大可靠我們自己加進去。甚至腦中的知識愈少,幻想可發揮的空間反而更大。

我想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所以偶爾會有人來山裡住一兩天。感覺甚好,於是又來,周而復始,就動了出家的念頭。像民國的弘一法師,在虎跑寺斷食了一次之後,慢慢愛上了禮佛,終於在靈隱寺受戒出家。後來,他還專門寫了一篇《我為什麼要在杭州出家?》,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回憶了一遍。整個心路歷程,與我想像的一樣。

不過,想像畢竟不是現實。出家人的心境我不大清楚。他們的生活,我更少見。後來,我乾脆把對他們的印象定格在名山古剎裡見過的樣子。不是武俠裡衣袖飄起的掃地僧,是忙茪瑔伬賓的工作人員模樣。他們在我心裡早已失去了神聖,也就想不起來去了解他們的生活了。

只有某次去了寧波的阿育王寺,我才對僧人的生活重新燃起興趣。這個寺離市區有一段距離,乘公交很久才能到,中途還要經過幾個破舊的村子。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我去的時候寺裡沒有多少香客。僧人都各自閒待荂A有的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說話,還有個師父在一個大殿裡打盹。

後來我進去了,就有人走過來跟我聊天,說我來得不是時候,大的佛禮節這裡香火才會比較旺。然後又跟我聊華為手機好用還是蘋果手機好用,網上手機殼一般都在哪兒買,云云。我直覺得親切。聊到熟了,他才拿起《華嚴經》,跟我講結夏安居的佛禮。前幾天,我在杭州的佛學圖書館又看到這本書,頓時倍感親切。

一直聊到晚課,他匆匆跑出去,臨出門,找出幾本厚厚的經書,塞到我手裡,當作分別前的禮物。我就抱茬o堆書,聽茈D殿裡開始誦經。當時是冬天,可我的心情頗好,像是與佛結了緣。想到這幾本書在別處,不在功德箱放點錢,是不好意思白拿的。

前陣子看羅蘭巴特描述的阿索斯山修道人的生活。說他們雖然與世隔絕,但在山上,卻都散居荂C聚會只有禮拜時的晚課和重大節日,其餘的時間都是個人在自我修行,很少有更多的清規戒律。在守齋和節慾方面,也很寬容。在羅蘭巴特看起來,這就像一個烏托邦,想與人親近時就可親近,想疏遠時就可以離開。因為這裡沒有女子,所以單身漢們又可以結伴修行,簡直是最理想的群居生活。

但我想,阿索斯山如田園般的幻境與它建在一處絕頂有莫大的關係。畢竟幻想一旦與塵世相遇,就成了慾望,神聖不起來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