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物 > 正文

「景漂」:古老瓷器小鎮的新文藝群體

2019-08-31

三萬「景漂」裡,每六個就有一個是「洋景漂」--在景德鎮,新文藝群體「景漂」們既汲取千年瓷都的文化養分,又推動陶瓷文化創新發展。

「最近在試着創作高溫彩釉瓷板,用窯變釉、結晶釉、單色釉等多種釉料在瓷板上進行抽象藝術表現。」在位於景德鎮三寶瓷谷的工作室,「景漂」焦孟田興奮地介紹他新創作的高溫彩釉瓷板。在擁有千年製瓷歷史的景德鎮,如今藝術創作氛圍活躍,一次不經意的交談就可能碰撞出新想法,幾次試驗就可能誕生一個新作品。從萌生創意到作品試製成功,焦孟田只用了短短數月時間。一周前,他的系列高溫彩釉瓷板《歡樂的瀑布》被收藏者買走。文藝家庭出身的焦孟田每年近四分之三時間在景德鎮,陶瓷對他來說不僅是愛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他經常邀三五個朋友喝茶、聊天,享受創作的愉悅和心靈的自由。

在藝術創作上力求卓越,是許多「景漂」們的共同追求。

在來到景德鎮之前,藤町已經是杭州一位成功的畫家。來到景德鎮後,他經過數年潛心研究,研發了一種新的陶瓷繪畫顏料--泥中彩,2018年被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證書。

藤町說,研究陶瓷要到景德鎮,因為它是世界陶瓷文化的制高點。

紀錄片傳播景德鎮文化

「景漂」群體早已突破了陶瓷藝術的範疇。姚飛、高岩和UCN紀錄片工作室在景德鎮被很多人熟知。2014年,姚飛和高岩離開上海,一頭扎進景德鎮的作坊和里弄,用手中的鏡頭記錄這座獨特的手工藝之城。

近五年來,UCN拍攝了一百多部關於景德鎮的紀錄片,內容涵蓋陶瓷文化、技藝、藝術、生活、城市變遷等。「我們記錄景德鎮,傳播景德鎮。」姚飛說。

高岩說,他到景德鎮的第一天就愛上了這裡。在他看來,歷史沉澱帶來的向心力讓眾多的手藝人願意凝聚在這裡,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從容不迫地專注於手頭的工作。

2017年10月,景德鎮成立了景漂景歸人才服務局。該局副局長向華介紹,如今「景漂」群體已達到三萬,其中有五千「洋景漂」,主要由藝術院校大學畢業生、中外陶瓷藝術愛好者等構成,已成為景德鎮傳統陶瓷文化傳播、傳承和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景德鎮陶溪川國際工作室,記者見到了來自美國紐約的藝術家卡爾.努斯鮑姆,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景德鎮。他這次來是為了拍攝藝術影片,他喜歡景德鎮的老街巷和里弄。他的妻子珍妮是一名陶瓷雕塑藝術家,在景德鎮工匠的幫助下創作大型陶瓷雕塑作品。

此前,珍妮曾多次來到景德鎮創作,並把在景德鎮創作完成的作品帶回紐約展覽,向美國藝術家介紹陶溪川和景德鎮。受珍妮影響,她的多位藝術家朋友也來到景德鎮從事陶藝創作。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來自四面八方的工匠是古代「景漂」,為景德鎮帶來最精湛的手藝和最新鮮的創意,奠定了其瓷都的基礎。如今,3萬多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工作者在景德鎮創作和生活,同當地陶藝工作者交流技術和藝術理念,讓景德鎮的未來充滿無限遐想。

「『景漂』是基於陶瓷的多藝術門類融合的群體。」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常務副院長傅亦軒說,「景漂」群體的興起是中國進入文化大發展階段的最好例證之一。他認為,「景漂」群體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外國人多;隨着把景德鎮打造成對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地,景德鎮對外國藝術家的吸引力還將進一步增強。

圖、文: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