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心窗常開】重九雅會 登山賞菊

2019-10-07

潘金英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每到重陽節,我都會想起唐代詩人王維寫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又名秋祭,是中國人憑弔先人、敬老尊賢的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說。九是陽數,故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據說,登高這個習俗源自漢代桓景,他隨當時一位相士費長房遊學,相士要桓景在農曆九月初九,攜帶家眷到鄉郊的高處暫避,並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於災禍。桓景照辦了,結果整條鄉村經歷浩劫,而他倖免於難。自此,人們效法桓景登高,成為習俗;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如今在重陽節日,有些香港人會舉家帶着香燭、果品和糕點,登高掃墓;當然也有人趁秋高氣爽而行山攀登,順道也賞菊、飲酒。九月初九正值仲秋時節,天氣爽涼,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還可觀賞山間紅葉野花,和飲酒、野宴享樂結合起來,最是合適不過了。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塵埃。」此詞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民間歷來就有賞菊花、飲酒的風俗活動,所以自古以來,重陽又稱為菊花節;菊月會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皆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菊月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重陽金秋送爽,登山「辭青」,情趣盎然。漢族古俗以菊花象徵長壽。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後輊。」軒:本意為車子前高(翹起)後低,輊:為前低後高;這裡引申作高低優劣。《浮生六記》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望菊堆積之多成山那般的,稱「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而成的叫「九花塔」。

至今,重陽節期間,各地大公園仍見組織大型菊展,並將各類不同的菊花,縛紮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美觀宜人,賞心悅目很吸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