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特稿:關係現裂縫 黃絲女生出走

2019-11-24
■梁淑瑜有多年處理親子關係經驗。 受訪者供圖■梁淑瑜有多年處理親子關係經驗。 受訪者供圖

十年的社工生涯,讓梁淑瑜看到社會百態,更感覺社會工作的重要性。也在這期間,她也逐漸認識到,調解作為社工工作的一種手段,在解決親子矛盾上作用明顯。特別是2014年「佔中」期間,以及此次修例風波,更堅定她專注調解工作的決心。

在調解工作中,梁淑瑜進一步認識到,家長在處理親子關係中處於重要位置,他們的溝通方式,往往決定親子關係的走向。她近期接觸到一宗個案,有個黃絲女生小芳,爸爸早年去世,與同為藍絲的媽媽和姐姐相依為命。出於對姐妹倆的愛和保護,媽媽不願意小芳上街,更害怕她參與暴力活動。

有一次,姐姐在她的書包中發現口罩,知道她參與了上街活動。「媽媽、姐姐和她大吵了一架,姐姐甚至動了手。小芳傷心至極,甩門而去,離家出走多日。」

媽媽很痛心,找到梁淑瑜,希望能夠修補小女兒和家人的關係。在溝通中,小芳表示非常不喜歡媽媽和姐姐一起「批鬥」她,不尊重她。

勸父母設身處地搵話題

梁淑瑜發現,很多親子關係緊張的直接原因並不是因為黃與藍的立場之爭,而是溝通方式問題。比如,有的父母會說「你不要連累我了」、「再上街就不要回來」、「因為你,整個家都不得安寧」之類的話。事實上,這些話都是情緒性的,爸媽內心並不是這樣想的。溝通方式很重要,比如既然孩子認為上街是為香港好,那就從子女的角度作為出發點,更多地聊一些發散性的相關話題。

在調解中,梁淑瑜也會更多地從父母方面入手,雖然他們溝通方式可能存在問題,但情緒控制力更強一些,他們反而是打開孩子心結的鑰匙。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