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吳冠中在生前盡散了他所有的作品,而且是不圖利的捐贈。
吳冠中的臨終遺言是:「不搞遺體告別,不搞追悼會,不留骨灰,要看我的話,到我的畫裡來吧!」一位英國作家曾說過,人的功績,連同他的美德終將同歸於盡。只有人的智慧永垂不朽,並流傳後世。也就是說,只有體現在文字和藝術中的思想,將永世長存。
吳冠中的畫作閃爍茈L的藝術思想和智慧!
記得一九九一年林風眠逝世,我曾為我主編的文化雜誌向他約稿,他動情地寫了一篇悼念文章,回顧林風眠坎坷的遭際,他認為世上有兩隻潘朵拉匣子:「一隻是林風眠的。匣子裡飛出的是人間掙扎、人生曙光、失途孤雁、夏娃身影、奼紫嫣紅......另一隻是相反的。匣子裡飛出的是吹牛拍馬、招搖撞騙、看風使舵、妒忌誹謗、爭權奪利......」
吳冠中是服膺林風眠高尚的品格及對創作堅毅不拔的追求的。他則是屬於第三隻潘朵拉匣子,飛出來是藝術的掙扎、創新,是藝林的彳亍獨行者,是正直、清白、勇氣與不屈。
大約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明月》便開始刊登吳冠中的作品。從八十年代開始,吳冠中便給《明月》寫文章,之後是寫專欄,斷斷續續,卻從未真正間斷過。他給《明月》的最後一篇文章是寫於二零一零年一月的《天葬林風眠──及外一章》,時間是在他逝世的半年前。
作為「一代宗師」的吳冠中,與香港文化雜誌結緣的時間那麼悠長,足見吳冠中是多情的、長情的。當然,他情牽的,還不僅僅是《明月》,還有他多次蒞臨和作實地寫生的香港。他對香港的感情是再深厚不過。他有一次很直接地對我說,他喜歡香港!他鍾情燈火璀璨的維多利亞港和香港繁華背後的古舊建築和小街陋巷。
吳冠中覺得香港這個花花世界有庸俗也有通俗,套他的話說,庸俗與通俗貌合神離。很多人把庸俗看作通俗,其實是一大誤會,兩者只是貌似,在骨子裡,庸俗與通俗完全是走在雙軌道,擰不在一塊的。通俗,並不等同庸俗。
吳冠中與世俗的香港結了緣:他跑到香港雀仔街,從狹窄、逼迫的鳥市,寫出世俗氣息;在侷促的李節街喜見弧形的涼台爬滿藤蘿花;在花布街欣睹一匹匹流瀉出來的花團錦簇;在尖沙咀的燈紅酒綠中,體驗「紅燈區、綠燈區,人間甘苦」;在雜色的香港都會中寫下《海市蜃樓》...... 只有好的文化素養及敏銳的眼光,才可以諳通庸俗與世俗之分,才可以從世俗中分離出美的元素。
(吳冠中誕辰百年紀念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