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專題 > 正文

疫情推動在家辦公 成職場改革契機

2020-02-16

全球多地企業相繼實行 監測工作表現面臨難題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持續爆發,全球多地均有企業以至政府部門因應疫情,要求職員在家工作,減少病毒傳播風險。不過與此同時,監察員工在家工作表現,亦成為企業面對的挑戰,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形容,情況如同全球最大型的「在家工作實驗」,或成為未來職場改革的契機。

近年隨着科技發達,在家工作在歐美已開始變得流行,部分企業會安排僱員在部分上班日,改為在家工作,從而減少辦公室面積,員工亦可省下通勤時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在家工作安排進一步擴大,成為多地企業廣泛實行的措施。

日本近日相繼有企業推行在家工作,其中人力資源公司Pasona早前發出呼籲,鼓勵旗下1.3萬名員工在家工作,或在非繁忙時段上班。樂天、野村控股、SMBC日興證券公司則宣佈,從中國返回日本的職員需先在家工作14日,才可到辦公室上班,其中樂天提出懷孕的員工即使沒有中國旅遊史,亦可在家工作。

星洲逾7成員工下班仍工作

新加坡上周提高疾病應對等級後,當地不少企業延期舉行會議等活動,僱員進入辦公大樓前亦要探熱,導致市中心多處大排長龍。星展銀行、大華銀行等企業相繼要求部分員工在家工作,星展早前有員工確診後,該層所有員工更要強制撤離。

新加坡去年一項調查發現,多達7成員工在下班後仍會回覆公司電郵或電話,反映當地人工作具責任感,即使在家工作亦不會嚴重影響效率。新加坡人力部2018年一項調查指出,靈活的工作安排對挽留人才有正面作用。

CNN形容,疫情造成的在家工作熱潮,可能成為職場改革的契機,部分員工日後亦可能要求把目前的臨時安排長期持續。日本政府此前已因應東京奧運可能造成的交通壓力,計劃安排企業於奧運期間在家工作。

零售物流前線行業難實行

然而並非所有工種適合在家工作,估計只有資料分析、設計、寫作、行政管理和資訊科技等職員較易適應,零售、物流等前線崗位則無法實行,商界亦無法與客人會面。一些界別則嘗試改變服務形式,例如不少學校和補習社借助互聯網,讓教師繼續授課,做到「停課不停學」,學生也要透過學校內聯網報到。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分析指出,企業推行在家工作時,需制訂明確的工作目標,並運用各類社交和通訊平台,讓員工保持緊密溝通。管理層亦需定期與下屬聯絡,了解對方的需要並提供支援,確保下屬對工作的主動性。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