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是港人日常出行最常乘搭的交通工具,香港文匯報的測試發現,地鐵及東鐵的通風系統性能普遍維持在可接受水平,只有在人流高峰時,地鐵車廂的二氧化碳廢氣量才稍為「超標」,增加細菌、病毒散播的風險。同時,同一列車不同位置的廢氣量大不同,車中間較車頭尾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三成半,播毒風險也較高。專家解釋,車頭或車尾位置的人流較少,空氣質素佳,建議市民選擇站在車頭或車尾,盡量避免站在回風處。
有關測試先於中環港鐵站進行,K出口的皇后像廣場二氧化碳介乎415ppm至450ppm,與站外及路面並無顯著差異。入閘後,指數開始上升至最高的600 ppm,但仍低於室內空氣指引。
中間車卡人多 指數略超標
在進入車廂後,廢氣指數普遍較月台高,而且與人流及車廂位置有荓K切關係。黃勁松分別測試列車頭尾及中間、人潮高峰期與非高峰期的指數,發現非高峰期在列車中間車卡錄得的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值為886 ppm,車頭最高為655 ppm,雖然基本保持在室內空氣指引卓越級別水平,但車頭與車中間的二氧化碳濃度相差三成半。在人潮高峰期,二氧化碳急劇上升。測試當日下午6點繁忙時間,荃灣線尖沙咀站錄得的二氧化碳平均值維持1,000ppm以下,當乘客進一步塞迫車廂,指數才一度飆升至1,114 ppm,略較空氣指引上限有少許「超標」。
同時,同一卡車廂的不同位置,廢氣量大不同,一般而言愈靠近回風處(即兩列車廂的連接處),二氧化碳濃度愈高,在非人流高峰期的回風處錄得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為936 ppm,而靠近車廂中部的濃度最高為886 ppm,黃勁松建議市民乘搭地鐵時應盡量避免站在車廂連接處近回風處。
至於東鐵車廂,二氧化碳一般維持在600ppm至800ppm的水平,與地鐵情況相若,但懸浮粒子PM 0.3濃度,東鐵車廂明顯較地鐵遜色,東鐵的PM 0.3最高錄得超過11萬 /L,但地鐵的平均水平是6萬 /L至7萬 /L。據記者觀察,東鐵車廂出風系統上聚集較多灰塵,黃勁松解釋,除人流量外,通風系統的清潔度及車廂新舊都會影響到PM 0.3濃度,愈新簇,清潔度愈高,PM 0.3濃度會愈低。
黃勁松指出,港鐵的通風系統雖然採用中央冷氣系統設計,但同時引入大量鮮風,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能將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優良甚至卓越級別,但在高峰期人多時乘客應盡量分散聚集,以保證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