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人類的電子顯微鏡技術愈來愈先進,可以幫助人們肉眼觀察單個原子,清楚地看到各種病毒和癌細胞的外部形狀,清清楚楚。原來,病毒和癌細胞的外部表面是幾何平面組成的圓球形,這些幾何平面可供人類利用,釘上金屬化合的分子或者原子,讓藥物或者放射線準確地將病毒或者癌細胞炸死,而不會傷害正常的人體細胞,這將會大大提高治療癌症的機會,大大降低成本,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人類壽命超過100歲的時代,不久就會到來。
美國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超聲波技術,能有效消滅癌細胞,同時保持健康細胞的完整,其秘密就在於調整超聲波的頻率,頻率愈微小,殺滅癌細胞的能力愈大,而對正常細胞毫無影響,其方法就是利用了癌細胞的幾何形平面,貼上了金屬原子或者其他化合物的分子,形成了有形的靶心,讓超聲波準確地射向靶心,百發百中。
研究人員從人體和小鼠身上提取了結腸癌和乳腺癌細胞,在培養皿裡進行了這種新技術的實驗,同時對包括免疫細胞在內的各種健康細胞進行測試。他們發現,大量癌細胞被破壞,而健康細胞安然無恙。研究人員表示,目前新技術還處於研究初期,尚未進行動物實驗。這項研究表明,超聲波可以根據癌細胞的幾何平面的機械特性將它們作為靶點,通過調節刺激的頻率可以發現癌細胞和健康細胞截然不同的反應。
目前,人類治療癌症有四種辦法:化療、放療、免疫療法和手術切除。前面兩種辦法,如果能夠把金屬和藥物發展到原子或者分子級別,就可以牢牢地釘在癌細胞的表面,作為定位的手段,好讓藥物的導彈或者超聲波導彈,殺死癌細胞。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2月7日宣佈,將與澳洲領先的癌症醫療服務商Genesis Care開展一項耗資約510萬澳元(約合2,600萬港元)的癌症聯合研究項目,通過名為「治療診斷學」的新興手段,開發出針對某些「最致命、最難治」癌症(如腦癌、胰腺癌和卵巢癌以及已發生轉移的癌症)的新療法。
「治療診斷學」是指分子水平上的診斷和治療一體化,具體來說,首先尋找癌細胞獨有特徵,然後設計特殊分子附着在癌細胞上。「治療診斷學」屬於精準醫療,其療法只會精確攻擊癌細胞,而非同時攻擊癌細胞和健康細胞。這些特殊分子,一般都是利用稀土元素錒、鎵、銦或其它合金,有時候是黃金或者白金,製作成為納米級別的微粒或者納米探針,再用細胞的蛋白質進行封裝,進入人類的血管裡面之後,都能夠發射出短波的紅外光,人體外部有光學儀器追蹤人類的器官,如果有癌細胞存在,這些納米級別的微粒就會自動地黏貼着癌細胞的幾何平面,光學儀器就能接收到這些短波的紅外光,發現腫瘤所在的位置和形狀,然後進行超聲波放射,輕而易舉把癌細胞殺死,但又不傷害正常細胞。「治療診斷學」可能會像免疫療法等新興療法一樣,成為人類抗擊癌症的又一主要武器。
「治療診斷學」的高分子理論也大量運用到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製造之領域。澳洲的昆士蘭大學團隊已經使用 「分子鉗」專利技術,能夠增加新冠肺炎病毒蛋白的穩定性,使疫苗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從而激發人類保護性免疫反應。該專案是澳洲唯一一個由「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發起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究計劃的重點內容。這個團隊進行了跨國的合作,考慮今年下半年進入人體測試,明年可以投入市場,發揮抗疫的作用。過去一段時間,大型的藥廠認為,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疫病來得很快,消失得也很快,研發疫苗的投資很大,周期要花費一年半,到了疫苗製造出來了,疫症已不存在了,疫苗沒有市場,這是虧大本的買賣,所以研發的積極性不高。
今天,許多大學的研究班子都不是這樣看,認為釘着癌細胞的新技術,稍作變通,也一樣可以釘着新冠肺炎病毒,作為一個識別的標誌,讓人類的免疫系統的吞噬細胞可以更好識別新冠肺炎病毒國際性的疫苗,發動進攻,將之消滅,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就產生了抗原體。人類的T細胞辨認出異常細胞表面的獨特抗原時,T細胞會變成一個活躍的效應細胞以釋放一種被稱之為淋巴因子的化學介質,而這種物質會刺激巨噬細胞令其變得更具侵略性。
其後,這些被活化的或「加強的」巨噬細胞則更容易去吞噬及消化這些已受感染的細胞。這種巨噬細胞是不會對抗原產生特異性的激烈的防衛反應,而只會攻擊所有受感染的細胞,可以避免了「炎症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