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唱自己的歌 奏自己的樂

2020-03-14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的《唱自己的歌--香港粵語合唱曲選》CD■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的《唱自己的歌--香港粵語合唱曲選》CD

香港自己的音樂出版,包括CD和樂譜並不多,回顧過去一年雖然仍是很有限,但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的CD「唱自己的歌--香港粵語合唱曲選」(編號CUC0001),和新聲國樂團出版的樂譜《邱少彬大型民樂合奏作品集(一)》卻是被人忽略,但深具意義的2019香港音樂「土特產」,而兩者的出版,卻又各有不同的背景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的CD「唱自己的歌--香港粵語合唱曲選」的重要意義,正是CD封面的設計所突出的「粵語」兩字。 粵語是香港主流語言,然而,在音樂廳以傳統混聲合唱形式演唱的粵語曲目卻很少,這與一直以來創作人多認為以粵語來創作混聲(多聲調的)合唱曲難以寫得好很有點關係。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的指揮朱振威在CD中透露:「2014年得台灣作曲家冉天豪一番鼓勵後,我與中大合唱團機緣巧合,碰上為『香港樂壇教父』顧嘉輝博士舉辦致敬音樂會的機會,正式展開粵語混聲合唱的探索。之後又與香港旗艦音樂劇團演戲家族合作,改編一系列來自該劇團戲寶的粵語音樂劇名曲;又與伍卓賢合作排演其原創粵語曲目。五年下來,累積了一些精緻作品與及演繹心得,特此灌錄這張專輯作一階段總結......」。

專輯中共收入十四首粵語合唱曲,計有《摘星》、《狂潮》,韋然的童謠《何家小雞何家猜》、演戲家族的粵語音樂劇選曲則有鍾志榮《遇上1941的女孩》中的《聖誕夜》、高世章《一屋寶貝》中的民謠風格的歌曲《柳美里》、黃旨穎為喜劇《愛情漫曼谷》的《出發》,歌唱家及合唱指揮譚天樂為劇團社區巡演而作,鼓勵大家勇敢地追尋真愛的音樂劇《隱形客蝸居》中的《豉油撈飯》。伍卓賢為當代無伴奏合唱劇場《維多利雅講》所寫的《獅子山下留》。蘇梓安作曲作詞的《戀之花》、伍卓賢與作詞人游思行合作的四首短曲,《聲聲停》、《演咒聽》、《吾賞聽》和《耳在天堂》。

專輯特別收錄以國語演唱的《尋夢者》,是冉天豪2014年為中大合唱團創作,歌詞取自南來詩人戴望舒在赴法前表達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同名詩作,很明顯這是向冉天豪當初的啟發致意。

朱振威在CD文字中特別指出﹕「今天我們的夢想,已經由當初希望擁有能代表香港的粵語合唱曲,演變成希望創作及演唱合唱曲成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尋常事。希望有一天,大家不會因為『全粵語曲目』而感到特別;希望有一天,歌者不用為演唱粵語特別技巧感到煩惱。」這亦當是這張CD出版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2019年香港作曲家的作品出版,最讓人高興的是見到的盒式包裝,共有四冊的樂譜《邱少彬大型民樂合奏作品集(一)》。邱少彬(岩生)一生從事教學、演藝、創作、指揮與音樂評論等工作四十多年,於香港中樂團任職近二十年,離團後全身投入發展業餘的新聲國樂團,深知音樂創作是推動中國音樂發展的首要元素。 為此,數十年來亦創作不輟,編寫、創作的樂曲逾四百多首,其中不少筆者都聽過,都見出他對中國各類樂器演奏技巧掌握深入,配器更是很有獨特見解和心得,不僅能將樂器性能發揮得很有效果,且往往不拘一格,別具創意,可說譜上每一個音符都有巧思。

出版總譜是邱少彬生前心願,當2015年他發現身體健康出問題後,更加想盡快完成,並希望演奏古箏的妻子張美玲能替他每首作品繪畫插畫,唯2016年上旬健康每下愈況,計劃便只得擱置。

現在出版的第一輯作品包括四首合奏曲﹕《紫荊頌》、《月夜幻想》、《速寫四幅》及《面譜》幻想曲,期待下一輯能於不久的將來日子中得以面世。有需要演奏第一輯樂曲的院校及樂團如要索取電子版分譜,可電郵聯絡:ntco_contact@newtune.org 文:周凡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