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鵬情萬里】疫情過後去離婚

2020-03-18

趙鵬飛

疫情結束之後,最想做什麼?

去見最想見的哪個人,去吃一頓久違了的火鍋,去武大看櫻花,還有很多人選擇去民政局,離婚。

這並非我信口胡謅。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疫情過後最想做什麼?回答離婚的人非常多。看這幾日的新聞,內地多個城市預約離婚的窗口,出現了爆滿。這也印證了,在知乎上回答離婚的人,不是一時情緒宣洩。

疫情之下,政府多個部門停止運作,許多原本要辦理離婚手續的人,暫時作罷。現在民政部門恢復如常工作,去離未能離的婚,這是存量。但超長的春節假期,讓需要24小時面面相對的夫妻發生婚變,確實是預約離婚的人群中,一個不小的增量。

不期而遇的超長假期裡,不再有每日暫時抽離的8個小時,不再有相對獨立的自我空間。女人發現,不用上班的男人也不會幫忙帶孩子,不用出門應酬的男人,吃飯的時候除了盯着電視和手機,也不會多看你一眼。吃完飯,叫了一百次,也不會幫手洗碗洗衫掃地。男人發現,不能出門的女人不洗頭不化妝不精緻,平常的嘮叨怨懟之聲翻倍襲來,自己主動申請冒着風險去超市排隊搶購,只是錯把西紅柿買成了聖女果,誤把生抽買成了老抽,她也能發一整天的脾氣黑一整天的臉。

對於一段存在問題的婚姻而言,問題其實一直都在。只是平常的工作時間、獨處空間,和隱忍、惰性等等,將矛盾爆發的頻次降低了。疫情爆發,全民宅家,倆倆不滿的情緒,滿溢得無處可藏。針尖對麥芒,乾柴遭水淋,疫情催化的溫床上,兩看相厭的情緒潛滋暗長,一夕之間就能催熟分手的決心。

有個結婚多年的朋友,發微信告知我,民政局上班的第一天,她就預約了去辦理離婚手續。

我問她,哪一刻讓你下決心選擇離婚?

朋友語氣平淡地說了一個細節很多的生活片段。

那天她在廚房做飯,洗好的米裝進電飯煲,按下煮飯鍵。洗米水倒在一個大碗裡,靜置待用。打開冰箱,拿出一段白蘿蔔,去皮切絲。西蘭花掰成一小朵一小朵,浸在撒了鹽的水盆裡。西紅柿切成細細的長條,裝盤,兩個雞蛋放在邊上備用。解凍好的瘦肉,切絲,拌上生抽、澱粉、薑末,醃製。

所有配菜都準備好了,端着洗米水到洗手間,兌熱水、洗臉、洗頭髮、吹乾頭髮。再次穿上圍裙,走進廚房,瞥到冰箱上的韓國辣白菜泡麵,她下意識地咽了口水,便很自然地燒水,下蘿蔔絲、下西紅柿,把泡麵裡的調料逐包倒入鍋裡,再下泡麵、下肉絲、西蘭花,最後打入雞蛋,攪散。一鍋色香味俱全的辣白菜泡麵,要出鍋了,拉開櫥櫃取碗時,才發現電飯煲的顯示屏上,亮起了兩個紅色的字,保溫。

她噗嗤地笑了,正準備張口叫丈夫,目光穿過櫥窗,窩在沙發上的他,專注地看着手機。她收回了目光,把泡麵分盛在兩個大碗裡,擱在案板上,隨手關了電飯煲的電源,打開蓋子,飯香拂面而來。她用白色的鍋鏟,把鍋裡的飯翻了一遍,熱氣漸散,沒有那麼燙了,就着飯煲,一鏟一鏟,她站在廚房吃完了米飯,洗乾淨飯煲,蓋上蓋子。

摘了圍裙,她把兩碗已經微微有些坨了的泡麵,端到沙發前的茶几上,輕輕說了三個字,吃飯吧。丈夫喔了一聲,眼皮也沒有抬。

她開始埋頭吃麵,心裡異常堅定。疫情過去了,就立即去辦離婚手續。

平淡如水的生活裡,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日積月累的細微疏漏,最終匯成的滾滾洪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