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陳曉明談柏楊:用文學掃除社會的陳規陋習

2020-03-25
■陳曉明■陳曉明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在線上直播中談論了柏楊雜文的文化意義。陳曉明將柏楊的雜文批評定位為世俗批評,以區別於知識分子批評。他認為,柏楊不是在民族國家這個層面上來行使文化批判,他是在一個世俗社會,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世界、老百姓日常生活關係的體系當中來行使他的文化批判。

柏楊的雜文主題有幾個方面,首先是傳統的正義、正直、良善,所以他把所有非正義的、偽劣的、醜惡的、醜陋的文化都予以堅決的斥責,因此他把它稱之為「醬缸文化」。在柏楊看來,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是源自於人性之劣根。他是一個泛人性論者,他的《醜陋的中國人》的批評就是要找到文化與人性的病根,他這個主題延續了魯迅改造國民性的主題。

柏楊的「要做一個現代文明人」的理念並沒有明確的思想綱領,是他的一種很直接的生活經驗,他的世俗批評的特點也是在這裡體現。柏楊既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民間的知識分子,他又是具有現代水準的世俗平民知識分子,柏楊是從他的直接經驗出發,從日常生活的事項出發,他看到文化深層次的病症,只有診治這些病症,只有使人性的本性塑造好,才能使中國文明真正具有現代的水準。

正因為如此,柏楊看重日常生活的事實,他總是於細微處見精神,正是人們的行為舉止、道德品行、性格胸懷、態度趣味等等決定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決定一種文化的價值取向,迄今為止沒有人像柏楊那樣終其一生孜孜不倦地觀察社會現實,對當下現實隨時隨地發言,他既是在掃除那些陳規陋習,也是在開創市民社會新的生活空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