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周明憶柏楊:手稿、骨灰重回大陸

2020-03-25

2006年,柏楊把他的文物文獻資料(一共56項、11,745件)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當時在海峽兩岸產生廣泛影響。中國現代文學館原副館長周明參與並見證了整個捐贈過程。

周明回憶指,張香華和他通電話時說,柏楊先生今年身體狀況不太好,已經幾進幾出醫院,甚至還報過病危,已在考慮身後事。於是,周明建議若能把柏楊先生的東西捐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一部分的話,絕對是一件大好事。接下來,周明便安排張香華到現代文學館參觀。張香華表示,她回去後跟柏楊介紹了文學館的情況和她的感受,說:「現代文學館是新開的一個館,硬件設備,如溫濕度控制系統都非常新穎,值得信任,又有國家的全力支持,館藏與研究推廣條件符合國際水準。」柏楊先生聽了以後很高興,告訴她說:「那就決定把這些東西捐給現代文學館吧。」

柏楊這個決定一經公開報道,有反對者,也有贊成者。贊成者認為,柏楊先生這是一個壯舉,把東西交給大陸,絕對有意義,反對者則認為,他在台灣生活幾十年,怎麼可以不留給台灣,甚至有些惡言惡語。但柏楊先生卻堅持:「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是隨意的,管他們說好說壞,甚至罵我,我也堅定不移。」

在捐贈儀式上,柏楊用洪亮的聲音說:「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都使用的是華文,都是中國人。」

而柏楊骨灰安葬在河南新鄭的做法則是「臨時決定的」。2008年柏楊過身,周明於5月17日到台東參加撒放柏楊骨灰活動。在大風大浪中,把柏楊先生的骨灰撒放在他曾經服刑十年的綠島和台東中間的海域。突然周明想起了柏楊的一個題詞,叫做「重回大陸真好!」。「我想要不要帶他一包骨灰回大陸,真正做到葉落歸根!柏楊先生是河南人,如果帶回骨灰,在河南安排一個陵園,這不是好事嗎?」

周明將這一想法告訴張香華女士,並與柏楊的兒女商量之後,他們都同意了。並讓其在西安的女兒毛毛(崔渝生)帶一包骨灰先回去。後經過河南省作協副主席鄭彥英的幫助,找到了位於鄭州新鄭的福壽園。福壽園河南分公司老總吳正宗聽說是安放柏楊先生的骨灰,立刻說:「我免費,不但免費提供幾分地,而且還給他再鑄造一座像。」

就這樣,在柏楊的老家河南,留下了這樣一個陵園,是一個永久的紀念。「柏楊一生筆耕不輟,成績卓越,以他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專欄,十年著史,十年牢獄的辛勤勞作,寫下了近兩千萬字的皇皇巨著。哲人雖去,著作永存,他的文學精神也會永遠流傳下去。」周明感慨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