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 疫情突發時,醫療、生活等應急物資的及時科學調配至關重要。在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央和地方及時調用一批醫療防護和生活物資運往武漢等地,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物資短缺,但也反映出我國在應急物資的儲備與監督生產,應急物資基礎數據信息的掌握,應急物資的供需平衡、調配運輸、監管等方面仍有短板。
應急物資在政府應對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遇到危機時,應急物資能否調得動、調得准、運得出,統籌兼顧,平衡供應,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體現。針對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問題,九三學社中央充分發揮界別特色和優勢,集中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各專委會作為「智囊團」,深入研究有關問題,形成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建立「國家應急物資智慧調配平台」等一系列意見建議。
「應急資源科學調配,『手中有糧』是基礎。」九三學社中央認為,手中有沒有糧,摸清家底很重要,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種類完備、儲備充分、更新及時、覆蓋全面的「國家應急物資儲備庫」。
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的應急物資「馳援」湖北,一輛輛滿載消毒液、防護服乃至蔬菜水果等各類物資的大貨車星夜兼程,令人感動。在九三學社中央看來,從長遠看還是要統籌整合,完善應急物資產能與佈局,「加強央地之間、部門之間、政企之間的聯動與統籌,發揮平台督導生產功能,對倉庫選址、企業密度、產能情況進行優化分析,指導各部門和企業及時調整生產、儲存、採購計劃,確保應急物資存量充足、定時輪換、質量可靠,避免產能過剩。」
物資供需平衡是理想狀態。哪裡缺什麼物資,哪裡儲備有什麼物資,精準有效匹配,大數據的作用不可小覷。九三學社中央建議,暢通渠道,利用科技手段進一步優化供需平衡。為此,首先要確保突發需求信息及時有效傳遞,疫情發生地區可將所需物資品種、數量、需求單位等,實時上報至數據庫,系統根據常態數據和就近原則,進行應急物資供需的智能匹配,並結合災情波及區域面積、預警級別及災害烈度等,實行動態調整和優化。
「智慧調配,這是實現應急物資高效調運與有力監管的保障。」九三學社中央在建議中提出,要精準對接電商平台與數字物流系統,力爭最短時間內完成應急物資的精準供給。利用平台開展視頻會商,支持指揮機關高效決策,同時通過大數據,實現信息的公開透明和有效監管。
據悉,這件建立國家應急物資智慧調配平台的提案已經提交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