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榮忻 深圳市政協委員 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自去年6月份修例風波以來,香港面臨了自回歸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一些激進分子的極端暴力行為嚴重踐踏香港法治,嚴重觸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令人痛心的是,部分香港年輕人得寸進尺,變得越來越激進暴力,其背後的原因,除了一系列積累已久的社會問題,還有別有用心的人士的不良煽動以及本地及西方網絡和社交媒體的不實報道等。撥亂反正,刻不容緩。如何推動香港社會早日重回正軌,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成為當下我們最關心、最重要的議題。對此,我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是推動特區政府及各有關部門依法加強網絡監管,建規立章推動網絡環境健康有序發展。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互聯網世界內,一些別有用心的網絡謠言及煽動性言論,成為影響香港社會穩定的重要元素。在此次修例風波中,由暴亂幕後黑手與暴徒炮製的謠言,顛倒黑白,煽動暴力,誣陷栽贓,禍害深遠,將香港一步步推向深淵。我認為,網絡並非法外之地。特區政府應依法加強網絡監管,重拳打擊網絡謠言及煽動暴力的言論,同時應及時檢視現行法律的不足,健全完善網絡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嚴懲網絡罪行,使居心不良的幕後黑手無所遁形,助力香港社會重回正軌。同時,我們在香港教育發展上也應該改革創新、建規立章,慎防教育界中的害群之馬毒害我們的新一代。
二是中央惠港政策受惠的對象大多是商界,基層市民很少受惠,因此我建議着力建設一批以中國特色命名的世界一流社會公共設施。在英國對香港進行殖民統治期間,港英政府曾以英國皇室、英國社會賢達命名興建了許多社會公共設施,例如維多利亞公園、瑪麗醫院、英皇御准賽馬會等等,這些設施都深深地影響着香港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的成長。另外香港人口現今已達到750萬,貧窮人口超過100萬,將面臨人口老化、公共設施不足及老化、基層人士向上流動更難、老百姓醫療費用及養兒育女的成本百上加斤的問題,因此,期望中央政府能夠大力推動特區政府建設一批以中國特色命名,並具備世界一流水準、高質量的社會公共設施,例如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希望通過改善民生的舉措,增進老百姓的家國情懷,也希望減輕老百姓生活上的負擔,紓緩一些遺留已久的深層次問題。
對於當前香港的狀況來說,怎樣萬眾同心、共同抗疫,怎樣利用逆境化為順境,怎樣與老百姓和好如初、團結一致,怎樣帶領社會各界止暴制亂、恢復社會秩序,將是今後工作發展的重中之重。正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所說,「香港精神一直在,香港優勢仍然在,國家支持始終在」。作為香港青年,我們要堅定信心,凝聚愛心,萬眾齊心,為國家出力,為香港盡責。我們堅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區政府的正確帶領下,在全體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定能早日戰勝疫情,渡過難關,重回正軌,並在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更大格局中再次騰飛再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