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歷史是病歷

2020-04-07
■小隨筆,大哲意。 作者提供■小隨筆,大哲意。 作者提供

■ 黃仲鳴

青少年時愛看日本推理小說,最喜松本清張、森村誠一。後來在書坊看到司馬遼太郎、陳舜臣的中國歷史小說,又愛上了;更取筆名司馬遼,在報端寫小說;至於陳舜臣,知其為華裔日人,更多一分鍾愛。

無他,當年由於一口氣以兩年時間讀完日語初中高級,拿住一部日文書,囫圇吞棗地啃。老實講,也是一知半解而已。但那段看日文小說的日子,於今仍懷念。可惜,語言少用,那就疏遠了,現時看日文書,已變陌生了。惜哉、憾哉!

日前在書局看到陳舜臣一套中譯隨筆集,隨手抽出一部《史林有聲》(呂東升譯,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9年6月),購之,喜其有「史」字,喜其有「有聲」二字。在〈序〉中,陳舜臣說,商紂是個臭名昭彰的人物,不錯,我讀小學時,就知道此王暴虐無道,也知道「酒池肉林」這句成語的出處就在他身上。可是:

「3,000年之後的1899年,人們發現了大量用於占卜的甲骨文,上面記載茬多商王朝的史實。實際上,紂王在祭祀祖先、神靈等方面,反倒比自己的祖父、父親更虔誠,在對待人民方面也並不殘酷,有時甚至還很人道。」

陳舜臣如是說。但商是遭屬下一個大諸侯周文王消滅,周為了使自己的統治合法化,於是編造了紂王可惡的謊言,這反而成了正史,「所以,如果我們原封不動地相信史書上的內容,那就危險了。我們要思考歷史是誰書寫的,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書寫的。」

可是遺憾的是,於今的歷史書,還沒哪個史家為商紂平反。陳舜臣為這段歷史發了聲,好像也沒什麼人注意。

陳舜臣以小說揚名,他的隨筆,在扉頁的「作者簡介」中說「被忽略」了,並指:「他善於挖掘中日文化在瑣碎日常中的諸多考異以及背後深刻的淵源,並將其用大眾化的語言表達出來,文風儒雅,筆觸生動而又富有哲思。」以隨筆寫史,深入淺出,確能吸引較多的讀者。

這部隨筆集,非全屬「正經八百」的歷史,而是有不少由某物某事某人而涉史的。如〈食物和歷史〉,如〈甘薯〉的考究史,如「八珍主人」是何人抑何物?五月初五為何是「令人恐怖的惡日」?荔枝、臘八粥、熊掌、駝峰等等文字,都是既有趣味的小考據小文字。

另如寫項羽與劉邦,陳舜臣下筆成趣,從另一角度來指出兩人相異之處,如兩人起義時,劉邦已近四十歲,項羽僅二十二;至於出身,劉邦是個亭長,是個小官;項羽家族則是世代為將軍;武功,劉邦更加不及「楚霸王」。而「不苟言笑的名審判長」是誰?包公是也,陳舜臣將他和江戶時代的大岡忠相相比,並揭胡適曾將包公稱為「中國的福爾摩斯」。這一系列的文字,讀來確是眉飛色舞、趣味盎然。

陳舜臣在〈序〉中這句極有意味,深入我心:

「我認為書寫歷史就是書寫病歷。」

「病歷」若是作假,後果如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