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從新冠肺炎看全球化危機

2020-04-09

王喬峯 醫生 政府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政賢力量」民間智庫顧問

自工業革命起,全球化速度以幾何級發展。以往區域性的衝突、難題都由於一體化走向全球。世界大戰、核武、冷戰、全球大流感、沙士、新冠肺炎、九一一等事件,都可以見到戰爭、瘟疫、極端主義在近兩世紀正不斷威脅着人類的生存,也可以預見在之後的21世紀,如果各國不攜手合作,人類的滅亡將不遠矣。

美國近100年處於全球化的領導地位。由五月花號(Mayflower)起航、新教徒追尋桃花園的國度開始,經歷「潔身自好」的孤立主義,到捲入一次世界大戰,協助建立國際同盟,再次被捲入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進入冷戰時代。美國發現只有透過先發制人的介入才能保障自身利益。通過馬歇爾計劃等一系列經濟、政治、軍事的全球部署,美國保護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並為它贏得了世界警察的美譽。誰想到今天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美國卻化身強盜,攔途截劫全球口罩。

特朗普自上台以來一直奉行「美國優先」國策,可惜這種「美國例外主義」(American Exceptionalism)並不能讓它在今次肺炎疫情中「獨善其身」。以針對中國甚至上屆奧巴馬政府防疫準備不足的言論轉移視線,無助掩飾其抗疫政策的後知後覺。其限制3M出口N95口罩的保護主義行為,只會加速全球防疫資源的枯竭。睦鄰加拿大魁北克省,現在N95口罩的儲備只剩一周,危在旦夕。如果世界各地效法美國模式,相信人類的末日指日可待。

對抗今次新冠肺炎,我們必須跳出傳統國家危機的框架,以全世界的角度去思考和達到全球共識。大家與其把時間用於推卸責任,倒不如實際承擔採取行動的責任,作出改變。即使行動多麼微不足道,也能略盡綿力。一個好例子就是愛爾蘭總理瓦拉特卡,重披醫生袍上前線抗疫。

各國應互相協作資源共享

客觀回顧,WHO以往的確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包括1979年撲滅天花病毒,近年亦接近根除小兒麻痹症。在對抗愛滋病、肺結核、痢疾、寄生蟲的工作上亦有顯著成果。全球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人數以及營養不良的情況亦有大大改善。相反,在應對急性疫情爆發例如伊波拉病毒、2003年沙士,以至今次新冠肺炎都被指資訊不足、官僚主義,無法全盤掌握狀況,反應過慢,錯失防疫先機。所以我們必須認清問題所在,作出選擇性改變,有針對性地提升WHO對急性疫情處理的能力,以及其掌握全球動態的敏感度。例如擴大考察疫區專家組的多國代表性,透過開誠佈公、消息透明,增加各國之間的信任。

經過幾個月的爭論,世衛終於承認香港全民戴口罩的經驗有助控制疫情擴散。事實上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反對健康市民戴口罩。我有朋友上月在外國醫院見習時還被要求除低口罩,免得嚇親病人。然而這種顧慮並未有在香港發生,是因為我們從2003年沙士中吸取歷史教訓。作為沙士的重災區,疫症蔓延的恐慌遠比口罩城市更大。所以在應對今次疫情上,香港人展現出無比團結、勇氣和對公共衛生的關注。 政府也不應忘記我們還有一班曾經指揮過沙士的優秀在職或退役的醫護管理層,他們的實戰經驗對處理疫情有莫大幫助。

全球疫情爆發當前,人類唇齒相依,只有透過國家之間的互相協作、資源共享,才能渡過危機。國家之間建立互信,是我們面對危機的首要條件。構建互信有賴全人類的共存價值觀,以及共同克服一個個全球危機所塑造出的人類認同感之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